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B.电池工作时,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小
D.该装置能证明金属的活动性:
2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比较Cu和Ag的金属性将银棒和铜棒分别插入AgNO3溶液与CuSO4溶液中,并用盐桥和导线(含电流表)将二者连接组成原电池
B验证KI溶液与FeCl3溶液之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取2mL0.1mol/LKI溶液,加入5~6滴FeCl3溶液充分反应,再滴入2滴淀粉溶液
C证明苯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将苯与液溴反应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AgNO3溶液中
D证明pH(CuSO4)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pH计分别测量40℃和70℃时0.1mol/LCuSO4溶液的pH
A.AB.BC.CD.D
2024-05-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BCD
证明金属性:Mg>Al制备固体证明非金属性:Cl>C>Si证明有还原性
A.AB.BC.CD.D
4 . 下表中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等体积的两种酸HX和HY的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HX溶液中放出的HX的酸性比HY强
B.用广泛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得溶液呈酸性,证明在水中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C.将银和硝酸银溶液与铜和硫酸钠溶液组成原电池,用导线连通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沉积,铜电极附近溶液逐渐变蓝铜的金属性比银强
D.向10mL浓度为溶液中先滴加少量的NaCl溶液,再滴加少量的NaI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再产生黄色沉淀
A.AB.BC.CD.D
2023-11-0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证明了反应Ag+Fe2=Ag+Fe3能够发生,设计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为达到目的,其中石墨为___________极,甲溶液是___________,证明反应Ag+Fe2=Ag+Fe3能够发生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
   
(2)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上图中作负极的物质是_____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3)在传统的电解氯化氢回收氯气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最近采用碳基电极材料设计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案,主要包括电化学过程和化学过程,如下图所示: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需消耗氧气___________L(标准状况)。
   
2023-09-23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第六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6 .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将铁片改为铁粉
B.滴加少量溶液
C.升高温度
D.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
(3)欲区分葡萄糖和淀粉,可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碘水B.银氨溶液C.盐酸D.溶液
(4)氮的化合物常用作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_(填名称),向蔗糖中滴加少量浓硫酸并搅拌,出现“黑色面包”,并产生刺激性无色气体,这一现象显示浓硫酸的___________(填性质)。
(5)燃煤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主要为)等污染物,工业上采用碱性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脱硫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证明相对于更难脱除,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022-09-2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深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7 .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研发利用技术,降低空气中含量成为研究热点。
I.研究证明,可作为合成低碳烯烃的原料,目前利用合成乙烯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反应ⅳ:
(1)反应ⅰ为反应_____(填“放热”或“吸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的图示是______(填标号)。

(2)计算可知∆H4=____,则利用反应ⅳ生产标准状况下时,放出热量_______
II.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电化学储能系统吸引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兴趣。电池中,为单质锂片,该电池反应产物为碳酸锂和单质碳。
(3)则该电池中的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发生电化学反应。
(4)电池工作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
III.可利用电还原方法将转化成燃料。
(5)在碱性介质中电还原为甲醇()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021-10-18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
8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他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A.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B.铁、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CuCl2
C.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
D.铁片、铜片分别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无气泡
9 . 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取样时间/min现象
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30产生白色沉淀;较3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min时加深
120产生白色沉淀;较30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min时变浅
(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②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
假设b:空气中存在O2,由于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假设c: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d:根据______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
③下列实验Ⅰ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Ⅱ可证实假设d成立。
实验Ⅰ:向硝酸酸化的_______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min后溶液几乎无色。
实验Ⅱ: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________,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ⅰ~ⅲ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017-08-08更新 | 5126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10 . 银铝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2Al+3Ag2O+2NaOH+3H2O=2Na[Al(OH)4]+6A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l为电源负极B.正极反应为Ag2O+2e-+H2O=2Ag+2OH-
C.放电时负极区pH增大D.放电时Na+通过交换膜向右侧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