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海洋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应得到重视。如从海藻灰中可得到NaI溶液。
(1)以NaI溶液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变化和操作,可得到粗碘,进一步提纯粗碘时,不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

(2)某学习小组以空气氧化NaI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编号pH = a现象
I34分钟左右,溶液呈黄色
760分钟左右,溶液呈浅黄色
810小时后,溶液呈很浅的黄色
1010小时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①用CCl4萃取反应后I、II、III、IV 的溶液,萃取后下层CCl4均为无色,取萃取后的上层溶液,用淀粉检验:I、Ⅱ的溶液变蓝色;III的溶液蓝色不明显、Ⅳ的溶液未变蓝。
i.写出实验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ii.查阅资料;I2易溶于NaI溶液。下列实验证实了该结论并解释Ⅰ、II的萃取现象:

用CCl4萃取Ⅰ、II反应后的溶液,萃取后下层CCl4颜色均无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②查阅资料:pH <11.7时,I能被O2氧化为I2;pH≥9.28时,I2发生歧化反应:3I2+6OH=IO3+5I+3H2O,pH越大,歧化速率越快。某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证实:PH = 10的条件下实验Ⅳ确实可以发生I能被O2氧化为I2的反应,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试剂1是___________;试剂2是 ___________
实验现象:电流表指针偏转,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变蓝(±<30 min )。
③综合实验现象。说明I被空气氧化的影响因素及对应关系为___________
(3)测定NaI溶液中I含量。
量取25.00 mL,NaI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少量稀H2SO4和稍过量的NH4Fe(SO4)2·12H2O溶液,摇匀。小火加热蒸发至碘完全升华,取下锥形瓶冷却后,用c mol· L-1酸性标准KMnO4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重复3次。平均每次消耗KMnO4溶液VmL(已知反应:2Fe3+ +2I=2Fe2++ I2 、5Fe2+++8H+=5Fe3++Mn2+ +4H2O)。
①该实验达到滴定终点时,现象为___________
②根据滴定有关数据,该NaI溶液中I含量是 ___________g·L-1
2021-04-24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2 . 相同条件下,草酸根(C2O)的还原性强于Fe2+。为检验这一结论,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i.工业上,向炽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生产无水氯化亚铁。
ii.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光照易分解。其水溶液中存在[Fe(C2O4)3]3-Fe3++3C2OK=6.3×10-21
(实验1)用以下装置制取无水氯化亚铁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B的作用为___________
(2)欲制得纯净的FeCl2,实验过程中点燃A、C酒精灯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
(3)D中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通过Fe3+和C2O在溶液中的反应比较Fe2+和C2O的还原性强弱。

操作

现象

在避光处,向10mL 0.5 mol·L-1FeCl3溶液中缓慢加入0.5 mol·L-1K2C2O4溶液至过量,搅拌,充分反应后,冰水浴冷却,过滤得到亮绿色溶液和亮绿色晶体
(4)取实验2中少量晶体洗净,配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变红,说明晶体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加硫酸后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经检验,亮绿色晶体为K3Fe(C2O4)3・3H2O。设计实验,确认实验2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
(6)取实验2中的亮绿色溶液光照一段时间,产生黄色浑浊且有气泡产生。补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Fe(C2O4)3]3-___________FeC2O4↓+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又设计以下装置直接比较Fe2+和C2O的还原性强弱,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7)描述达到预期目的可能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
2020-12-11更新 | 1229次组卷 | 4卷引用:培优01 无机制备类实验 基础训练-2021年高考化学大题培优练(新高考地区专用)
3 .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某化学兴趣小组为培养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设计图1所示实验来探究与Cu2+的反应:

已知:氯化亚铜(CuCl)为白色立方结晶或白色粉末,难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CuSO4·5H2O配制100 mL 1 mol/LCuSO4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取CuSO4·5H2O的质量为___________。甲同学在定容时采用上图2方式观察,则所配制的CuSO4溶液浓度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2)将操作2后生成的无色气体通入氯化铁溶液,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该气体为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操作2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和无色气体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乙同学推测操作2中涉及与Cu2+的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原因:外加Cl-导致Cu+的还原性弱于,用图3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一段时间后指针几乎归零。
②向U形管右管添加___________,a电极为___________极,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其中不同于图1操作2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基于(4)实验,乙同学得出进一步猜想: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与___________有关。该同学用图3装置再次进行实验,以丰富验证该猜想的证据。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向U形管左管添加___________
2021-05-15更新 | 65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4 . 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由FeSO4·7H2O固体配制0.10 mol·L1FeSO4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________(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u)应尽可能地相近。根据下表数据,盐桥中应选择________作为电解质。
阳离子u×108/(m2·s1·V1)阴离子u×108/(m2·s1·V1)
Li4.074.61
Na5.197.40
Ca26.59Cl7.91
K7.628.27

(3)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________电极溶液中。
(4)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 mol·L1。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可知,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________
(5)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因此,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Fe3还原性小于Fe。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浓差电池有多种:一种是利用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浓度的关系设计的原电池(如图1):一种是根据电池中存在浓度差会产生电动势而设计的原电池(如图2)。图1所示原电池能在一段时间内形成稳定电流;图2所示原电池既能从浓缩海水中提取LiCl,又能获得电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时,左右两侧溶液浓度恰好相等
B.图1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时向左侧加入NaCl或AgNO3或Fe粉,指针又会偏转且方向相同
C.图2中Y极每生成1 mol Cl2,a极区得到2 mol LiCl
D.两个原电池外电路中电子流动方向均为从右到左
2020-05-03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讲座(四)新型电源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练) — 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6 . 实验室用浓硫酸、铜与NaOH溶液为原料制取少量并探究其性质。
I.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装置丁的作用有①吸收尾气,防止环境污染;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3)证明丙中NaOH已完全转化为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
II.探究的反应,设计实验如下:向2mL1mol/L溶液中加入2mL1mol/L溶液,得到绿色溶液,3min内无明显变化。将所得混合液分为两等份,进行实验Ⅰ和Ⅱ。
实验操作及现象
加入适量固体,瞬间无明显变化,30s时也无明显变化。
加入适量NaCl固体,瞬间无明显变化,30s时有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上层溶液颜色变浅。
(4)推测实验Ⅱ产生的无色气体为,实验证实推测正确:用滴有碘水的淀粉试纸接近试管口,观察到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对实验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水解使溶液中增大。
假设2:存在时,反应生成CuCl白色沉淀,溶液中增大。
①假设1不合理,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②实验证实假设2合理,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
(6)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增强了的氧化性。某同学设计原电池实验证明该实验结果。
①补全乙实验的现象___________
编号

实验
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微小偏转
②已知E为电池电动势[电池电动势即电池的理论电压,是两个电极电位之差,],为电池反应的自由能变,则甲电池与乙电池相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或“<”)。
2021-11-22更新 | 55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适应性月考化学试题
7 . I.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B上有气体产生D不断溶解C质量增加

(1)装置甲中___________极移动(填“A”或“B”);
(2)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若装置丙中的电极为质量相等的铁棒和铜棒,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两电极质量差为6g.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II.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图为甲烷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由此判断

Y极为电池的___________极,X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电路中每转移0.2mol电子,标准状况下正极上消耗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L。
(2)为了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设计一个装置,下列装置既能产生电流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

(3)铅蓄电池是常见的化学电源之一,其充电、放电的总反应是:2PbSO4+2H2OPb +PbO2+2H2SO4.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是_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该电极质量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若电解液体积为2L(反应过程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放电过程中外电路中转移3mol电子,则硫酸浓度由5mol/L下降到___________mol/L。
2021-05-21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河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为验证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列两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验证卤族元素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步骤1步骤2步骤3
实验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振荡继续加入的KI溶液,振荡后加入,继续振荡另取的KI溶液,滴加氯水,加入,振荡
(1)步骤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2)步骤1中加入过量氯水对实验结果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解释原因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实验二:为验证Mg、Al金属性的强弱,设计如下实验。
编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流表指针
Mg、石墨偏向石墨
Mg、Al偏向Al
Mg、Al溶液偏向Mg

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4)实验Ⅰ中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移向_______(填“Mg”或“石墨”)电极。
(5)根据实验_______(填实验编号)可判断Mg、Al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6)实验Ⅲ中电流表指针偏向Mg的原因是_______;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9 . 电化学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碱性电池具有耐用、电流量大、储存寿命长、外壳不易腐蚀等优点。铝-铜碱性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装置甲所示:

①在_______(“Al”或“Cu”)极有H2生成,Al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若有33.6 L(标准状况下)H2生成,则理论上电解质溶液增重_______g。
(2)某兴趣小组设计以甲烷、氧气酸性燃料电池为电源电解NaCl溶液,并验证氯气的某种化学性质,工作原理如装置乙、装置丙所示。

①m极为_______极,装置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Y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③气球b中的现象为_______
2021-03-20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化学试题
10 . 某同学研究Fe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反应,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实验
   
现象连通电路后,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分别取反应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前者几乎无色,后者显红色连通电路后,电流表指针向左发生微小的偏转,丙、丁烧杯中均无明显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由Ⅰ中的现象可推知Ag+的氧化性强于Fe3+
B.Ⅱ中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的原因是Fe2+氧化了银电极
C.Ⅱ中若将银电极换成石墨电极,电流表指针可能不再向左偏转
D.对比Ⅰ、Ⅱ可知,Ⅰ中NO3氧化了Fe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