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1 . 某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O的某些性质。
(1)设计实验探究NO的氧化性。
实验Ⅰ:用排水法收集一瓶NO,将其倒扣在盛有碱性Na2SO3溶液的水槽中,振荡,观察到集气瓶中液面上升。
资料:ⅰ.NO与碱性Na2SO3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O被还原为
ⅱ.Ag+反应生成黄色沉淀。
①检验的氧化产物。取少量实验Ⅰ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_______(填操作和实验现象)。
②某同学认为,需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NO的氧化性,补充以下实验:
实验Ⅱ:取饱和Na2SO4溶液,加入少量冰醋酸,再滴加5滴0.1 mol/L的AgNO3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Ⅲ:取少量实验Ⅰ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加入少量冰醋酸,再滴加5滴0.1 mol/L的AgNO3溶液,_______(填实验现象)。
上述实验证明NO有氧化性。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
③写出NO与碱性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实验Ⅳ:用排水法收集两瓶NO,将其分别倒扣在饱和Na2SO3溶液和加有NaOH的饱和Na2SO3溶液中,后者集气瓶中液面上升更快。
根据实验Ⅳ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2)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处理工业废气中SO2和NO的实验方案,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①先用过量小苏打溶液吸收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再向生成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_______,以此溶液来吸收NO气体。
2022-05-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化学试题
2 .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硫代硫酸钠()的化学性质。
资料:①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I.实验一 溶液的酸碱性
(1)可用_______试纸测定该溶液的酸碱性。
II.实验二 溶液的还原性
取溴水于试管中,滴加溶液至溴水褪色。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III.实验三 探究的热分解产物
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固体熔化、沸腾。反应后,试管中观察到白色物质夹杂着较多淡黄色固体。

(3)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_______处的酒精灯,目的是_______
(4)兴趣小组对分解产物的组成提出四种观点:
甲观点:、S乙观点:、S
丙观点:、S丁观点:、S
①为了证明丙观点是错误的,需检验产物中有,实验方案是_______
②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该实验不能证明产物中一定有,理由是_______
③甲和乙观点是错误的,说明理由_______(任选一种观点回答)。
④经实验证实,丁观点是正确的。写出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21-04-10更新 | 51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化学押题预测卷(辽宁卷)(02)
3 . 溶液与KI溶液混合时,按照复分解反应原理分析,可得到AgI黄色沉淀。查阅资料可知:①溶液呈酸性;②具有较强的氧化性;③单质碘遇淀粉溶液会变蓝。根据所得信息,甲学生对溶液与KI溶液混合时发生的反应做出了如下猜测:
猜测1:发生复分解反应。
猜测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①如果猜测2成立,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为了验证该猜测,甲同学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观察到溶液变蓝,证明猜测2成立。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能证明猜测2成立,原因是溶液中的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也可能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乙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来验证以上猜测,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盐桥中的离子可以自由移动,两烧杯中电解质溶液足量),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溶液无气泡产生,石墨2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①该装置的负极为石墨_______(填“1”或“2”)。
②若石墨2增重5.4g(不考虑其他反应),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
③根据实验现象,证明猜测2成立。若将盐桥中的溶液换成溶液,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可能原因是_______
(3)原电池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原电池内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D.电子从负极流出,经电解质溶液流入正极
4 . 二氧化硫和亚硫酸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的一些性质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用于制取和验证的性质。

已知:具有一定氧化性。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在框图内选择合适装置依次验证的漂白性、酸性、还原性,上图各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方向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还原性设计两个装置)。
(3)实验前必须鼓入,目的是___________
(4)装置F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其成分是___________(化学式)。
(5)实验中发现装置A中可能部分被氧化,现需测定的纯度:称取样品,配成溶液;取其中的溶液,与酸性溶液发生以下反应:,实验消耗溶液,以上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Ⅱ.探究的酸性强于(可能所需要的装置和试剂如图所示)。

(6)所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纯净的SO2___________(填装置标号)。
(7)能证明的酸性强于的现象___________
2024-04-2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氯气的制取并进行相关物质氧化性强弱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i.C中试剂为10mL40%的NaOH溶液,同时滴入了5滴溶液;
ii.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iii.在溶液中显绿色。

(1)I中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B中试剂为_______
(2)若实验室用,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填标号,下同),若用制取,则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_。由此可判断出氧化性:_______(填“>”、“<”或“=”)
(3)D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通过D中现象,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
(4)实验开始后,C中的实验现象如下:
C中实验现象
通入通入少量
滴入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
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
变为绿色,仍有沉淀
已知:棕黑色沉淀为
①通入前,生成的白色沉淀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通入少量后,棕黑色沉淀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取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再通入,沉淀迅速消失,绿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 . 氯化铁溶液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较多用途。
Ⅰ.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后,滴加H2O2溶液,红色褪去。已知红色褪去的同时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小组同学对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了三种假设:
(1)假设I:H2O2还原Fe3,使其转变为Fe2
假设II:H2O2分解生成O2,O2氧化KSCN;
假设Ⅲ:___________
并对假设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①:取褪色后溶液三份,第一份滴加FeCl3溶液无明显变化;第二份滴加KSCN溶液,溶液出现红色;第三份滴加稀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②:另取同浓度的FeCl3溶液滴加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再通入O2,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实验①说明假设_____不正确;实验②的目的是______;由实验①②得出假设______是正确的。
Ⅱ.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时,常用FeCl3溶液作腐蚀液。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实验。
【实验I】向盛有10mL2mol/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块铜片(Cu过量),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黄色褪去。
(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溶液黄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
【实验Ⅱ】为验证上述实验中Fe3是否完全反应,该小组同学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3滴0.1mol/LKSCN溶液。结果发现,上层清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同时滴入处局部出现红色,振荡后红色立即消失。
【查阅资料】为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
①(SCN)2与卤素单质(Cl2、Br2、I2)的化学性质相似,氧化性介于溴单质和碘单质之间,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③CuSCN为白色固体,几乎不溶于水。
【实验Ⅲ】为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填写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现象
步骤1:取10mL2mol/L的FeCl2溶液,滴加3滴0.1mol/L的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步骤2:取10mL_____mol/L的CuCl2溶液,滴加3滴0.1mol/L的KSCN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步骤2中取CuCl2溶液的浓度为_____mol/L。
【分析解释】
(4)实验Ⅱ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根据资料,结合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Ⅱ中“滴入KSCN溶液处局部出现红色”的原因。①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②局部出现红色的原因:___________
2024-01-1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化学试卷
7 . 某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比较的氧化性。
方案一:通过置换反应比较
(1)向酸化的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说明氧化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方案二:通过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
实验试剂编号及现象
试管滴管
   1.0mol/LKI溶液溶液I.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
溶液Ⅱ.产生白色沉淀A,溶液变黄
(2)经检验,中溶液不含,黄色沉淀是_______
(3)经检验,Ⅱ中溶液含。推测做氧化剂,白色沉淀。确认的实验如下:
   
①检验滤液无。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白色沉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说明氧化性
拓展实验:分析“方案二”中“未能”氧化的原因
设计实验如下:(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中溶液)
编号实验1实验2
实验      
现象无明显变化a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中电极上析出银;电流计指针偏转
(4)“实验2”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5)结合资料解释“方案二”中“未能”氧化的原因:_______。(已知:      )
2023-05-16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8 . 被广泛用于蓄电池工业,在照相工业上用来除去海波。
Ⅰ.的制备
原理:。实验室模拟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尾气处理装置路去)
   
(1)充分反应后,将B中混合液经一系列操作得到晶体,用无水乙醚洗涤,目的是_______
(2)烘干产品时,用红外灯低温烘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Ⅱ.的性质探究
资料显示,酸性介质中,可氧化
实验序号物质a实验现象
   溶液无明显变化
溶液加热至沸腾,5min后溶液变为紫色
溶液加热至沸腾,生成大量棕黑色沉淀,静置,上层溶液未变紫色
(3)根据实验ⅱ的现象,氧化性:_______(填“>”或“<”)。
(4)推测实验ⅰ未出现紫色的原因:_______
(5)经检验,棕黑色沉淀为,针对实验ⅲ中的现象,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的浓度较低,不足以将氧化为
假设2:溶液中存在还原剂,将生成的还原为
①甲同学分析上述实验设计,认为假设1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
②若假设2成立,实验ⅲ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6)资料表明可作为反应转化为的催化剂。丙同学设计实验ⅲ的对比实验进行了证实。向_______(指明溶质、溶液体积和浓度)中滴加2滴溶液,再加入固体,加热至沸腾,观察到溶液变为紫色。
9 . 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时,常用FeCl3溶液作腐蚀液。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实验。
【实验Ⅰ】向盛有10 mL2 mol/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块铜片(Cu过量),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黄色褪去。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溶液黄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
(2)理论上为保证Fe3+完全被Cu还原,至少需要加入Cu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实验Ⅱ】为验证上述实验中Fe3+是否完全反应,该小组同学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3滴0.1 mol/LKSCN溶液。结果发现,上层清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同时滴入处局部出现红色,振荡后红色立即消失。
【查阅资料】为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
①(SCN)2与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氧化性介于溴单质和碘单质之间,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②2Cu2++4I-=2CuI↓+I2
③CuSCN为白色固体,几乎不溶于水。
【实验Ⅲ】为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填写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现象
步骤1:取10 mL2 mol/L的FeCl2溶液,滴加3滴0.1 mol/L的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步骤2:___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
(3)步骤2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解释】
(4)在配制FeCl2溶液时,需要同时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防止制得的溶液不纯影响实验。
(5)实验II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6)根据资料,结合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II中“滴入KSCN溶液处局部出现红色”的原因。①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②局部出现红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
2022-12-15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某实验小组探究SO2与K2FeO4的反应,实验如下。
资料:i.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ii.Fe3+可以与C2O形成[Fe(C2O4)3]3-
装置操作及现象

实验一:向B中通入SO2,产生暗红褐色沉淀X和溶液Y(略显红色);继续通入SO2一段时间后,溶液呈红色,继而变为橙色,最终沉淀消失,溶液几乎无色。

(1)A中产生S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暗红褐色沉淀X可能含Fe3+、OH-、SO、SO,检验如下:
实验二:向X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溶解。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变红。证明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另取少量溶液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但不能确认含有SO,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三:向X中加入H2C2O4溶液,沉淀溶解。继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盐酸,白色沉淀溶解。确认X中不含SO
实验三中用H2C2O4溶液溶解沉淀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实验四:向X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溶解。加入几滴碘水(含淀粉),蓝色立即褪去。静置,一段时间后蓝色复现,振荡,不褪色。
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沉淀溶解后的现象: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a.Fe3+、SO、H2O(或OH)会形成配合物HOFeOSO2

   

b. SO和O2在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过一硫酸(HSO
①向溶液Y中滴加2滴KSCN溶液,未见红色;再加几滴6mol·L-1盐酸,溶液变红。溶液Y中存在Fe(Ⅲ),但直接滴加KSCN溶液未见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取出部分实验一中的橙色溶液,久置不褪色。结合资料a中过程ii分析实验一中溶液最终“几乎无色”的原因:___________
总结:SO2与K2FeO4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且遵循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规律。
2024-04-15更新 | 63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大连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