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先点燃酒精喷灯再点燃酒精灯
B.装置b中H2O作氧化剂,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C.干燥管中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以是无水硫酸铜
D.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选用装置c
2020-11-06更新 | 1063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3章 章末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课堂帮帮帮(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 某同学为了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选用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①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
(3)②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
(4)②中两次用到品红溶液,它们的作用分别是A___、B____
(5)③中出现的现象是___
2020-10-29更新 | 131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1)
3 . 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

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连接装置、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K,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为白色沉淀)
①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装置C中酸性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③依据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____(填“能”或“否"),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10更新 | 38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必修第一册(苏教2019)专题5 专题综合检测卷
4 . 将少量气体通入的混合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针对上述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过程表明有漂白性B.白色沉淀为
C.该实验表明具有还原性D.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
2020-10-07更新 | 1637次组卷 | 9卷引用: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 . 为实现金属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与水反应并收集生成的气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生装置。

(1)Y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苯       B.饱和食盐水       C.四氯化碳
(2)实验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能在气体中燃烧。他们对钠在气体中燃烧后的产物中的自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满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假设】
假设1:白色物质是
假设2:白色物质是
假设3:白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该小组对燃烧后的自色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少量白色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白色物质为

方案2

①取少量白色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

【思考与交流】
①甲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06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必修第一册(苏教2019版)高效手册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6 . 某化学小组在学习了的实验室制法后,发现用加热浓盐酸与的方法制既浪费能源又不宜控制温度,他们现欲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并验证的部分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的氧化性均比的氧化性强,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即可与浓盐酸反应制取
(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如图所示的装置:

①实验时C中所装液体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制氯气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中所装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B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因此B中Ⅰ、Ⅱ、Ⅲ处依次放入的物质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编号

A

干燥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湿润的有色布条

B

干燥的有色布条

无水硫酸铜

湿润的有色布条

C

湿润的有色布条

浓硫酸

干燥的有色布条

D

湿润的有色布条

无水氯化钙

干燥的有色布条

⑤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小写字母序号表示)。
7 . 某化学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取收集纯净的氯气,并研究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制取收集纯净氯气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a→_______(补充完整),丙中应装的溶液是_______
(3)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缺少尾气吸收装置,请画出该装置并注明试剂________
(4)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Ⅰ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
Ⅱ方案:采用酸碱中和的原理,测定中和残余盐酸所消耗的NaOH的量
Ⅲ方案:与已知量CaCO3反应,称量剩余过量的CaCO3质量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判定Ⅰ方案是否可行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
②进行Ⅱ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作为试样,测定与之完全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量,但是最终获得的实验结果总是高于理论值,假设实验操作均正确,请提出造成结果偏大的一个可能原因________
③已知将AgCl固体加入到NaBr溶液中会慢慢生成溶解度更小更难溶的AgBr沉淀,并且查得MnCO3的溶解度要小于CaCO3。据此判断Ⅲ方案的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说明理由________
(5)若浓盐酸足量,在上述反应中,1molMnO2能氧化____mol浓盐酸。
2020-10-06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1)
8 . 某化学活动小组想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Na2O2与NO反应的产物。

实验前,他们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2NaNO32NaNO2+O2↑;
②NaNO2为白色粉末状固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③NaNO2溶液显弱碱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目的是___。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
(2)如何检验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___
(3)假设Na2O2已反应完全,为确定装置C中固体产物的成分,甲、乙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将固体溶于水后,经测定发现溶液显强碱性,再向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由此现象推断固体产物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填化学式)。乙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密闭加热,发现白色固体部分变为淡黄色。此现象说明固体中还可能含有的成分是___(填化学式)。根据以上推测,请写出Na2O2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2020-09-23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必修第一册(鲁科2019)第3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
9 . Y形管是一种特殊的仪器,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某些探究实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探究SO2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的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参与反应
B.c、d两根导管都必须插入BaCl2溶液中,保证气体与Ba2+充分接触
C.Y形管乙中产生的是氧化性气体,将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
D.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固体
2020-09-23更新 | 1686次组卷 | 24卷引用:高一必修第一册(鲁科2019)第3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
10 .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首先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煤油和几粒钠块,再从U形管左端加入水(含有酚酞),赶出装置中空气后加热铜丝。

根据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U形管中溶液的颜色_______,说明有______生成。
(2)铜丝的变化现象:_________,说明有______生成。
(3)若ag钠与bmL水(设水的密度为1g/mL且水足量)完全反应,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