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Ⅰ.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将将Na、K、Mg、Al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填元素符号)。
(2)向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①酸稀盐酸;②酸稀硝酸;③液溶液;④固体,请选择证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N、C、Si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装置A、B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但有同学认为该装置有缺陷,如何改进?_______
Ⅲ.完成下列问题
(5)铝是为数不多的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金属,请书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C为+2价),经以下反应实现:(已配平)。试指出A的化学式_______,如此反应中有6.72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
2022-08-09更新 | 44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基础过关单元检测-【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均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操作现象
I.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
II.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
III.将A装置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A装置微微加热A装置中产生无色气体,E装置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
IV.用F装置向E装置中鼓入空气E装置中气体颜色逐渐加深
V.一段时间后C装置中白色沉淀溶解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操作I的目的是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2)C装置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操作II中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的原因是_______
(3)操作III中A装置中产生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E装置内气体颜色逐渐加深的原因是_______
(5)操作V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说明)______________
2021-09-29更新 | 1772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 . 实验小组探究某补铁口服液中铁元素的价态。
【查阅资料】
KSCN中的硫元素为价,易被氧化为价。
【实验过程】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Ⅰ无明显变化
实验Ⅱ溶液变红
【分析与解释】
(1)由实验Ⅰ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Ⅱ中的现象,可以断定该补铁口服液中铁元素的价态为价,滴加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验Ⅱ中溶液红色褪去,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小组同学为证实自己的猜想,设计如下对照实验:向1mL 0.1 KSCN溶液中加入足量5% 溶液,再加入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证实了小组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2021-06-20更新 | 61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 . 某学习小组在学习了亚铁盐的性质后,欲探究溶液分别与溶液、溶液的反应。已知:均为白色沉淀,不存在。实验操作及现象记录如下:
试剂操作及现象
实验a试管(I)试管(II)
1.0mol/L溶液24mL1.0mol/L溶液24mL倾倒完后,迅速用胶塞塞紧试管(Ⅰ)的试管口,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反应过程中无气泡产生,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放置1.5~2h后,白色絮状沉淀转化为白色颗粒沉淀
实验b1.0mol/L溶液10mL1.0mol/L溶液16mL倾倒完后,迅速产生白色颗粒状沉淀和大量气泡。振荡,经2~4min后液面上方试管内壁黏附的白色颗粒状沉淀物变成红褐色
(1)甲同学认为实验a中白色颗粒状沉淀是,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进行实验:取少量白色颗粒状沉淀,加入___________,产生大量气泡。
(2)乙同学推测实验a的白色颗粒状沉淀中还可能含有,他将实验a中两种溶液体积均改为15 mL后再进行实验,证实了他的推测。能证明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实验b中白色颗粒状沉淀主要成分也为,写出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实验b中液面上方试管内壁黏附的白色颗粒状沉淀物变为红褐色,主要原因是潮湿的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21-01-09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9 本专题达标检测-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苏教版2019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有关装置,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进行探究(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滴加浓硫酸之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再关闭弹簧夹,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束后取下装置B,从中取少量溶液于洁净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氨水出现白色沉淀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装置C中的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硫具有___________性。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另一小组利用装置E进行实验:二氧化硫性质实验之后,用注射器对实验室内空气进行取样,并向装置E中注入V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体积)的空气,当溶液刚好褪色时,停止实验。请计算该空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020-12-29更新 | 108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培优提升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章末集训必刷卷(新教材人教版)
6 . 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请回答:
(1)各组反应开始时,________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
试剂用量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第①组042g NaHCO3
053g Na2CO3
10mL 4mol/L盐酸
甲中气球与乙中气球的体积相等甲、乙盐酸均过量
n(NaHCO3)=n(Na2CO3)
V(CO2)=V(CO2)
第②组03g NaHCO3
03g Na2CO3
10mL 4mol/L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_______
第③组1.0g NaHCO3
1.0g Na2CO3
10mL 1mol/L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_______
片刻后,乙中气球又缩小,甲中气球的体积基本不变(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
2020-11-17更新 | 40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B卷)-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优选好题单元专题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7 . 某同学为了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选用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①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
(3)②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
(4)②中两次用到品红溶液,它们的作用分别是A___、B____
(5)③中出现的现象是___
2020-10-29更新 | 131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1)
8 . 某化学小组在学习了的实验室制法后,发现用加热浓盐酸与的方法制既浪费能源又不宜控制温度,他们现欲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并验证的部分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的氧化性均比的氧化性强,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即可与浓盐酸反应制取
(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如图所示的装置:

①实验时C中所装液体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制氯气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中所装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B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因此B中Ⅰ、Ⅱ、Ⅲ处依次放入的物质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编号

A

干燥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湿润的有色布条

B

干燥的有色布条

无水硫酸铜

湿润的有色布条

C

湿润的有色布条

浓硫酸

干燥的有色布条

D

湿润的有色布条

无水氯化钙

干燥的有色布条

⑤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小写字母序号表示)。
9 . 某化学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取收集纯净的氯气,并研究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制取收集纯净氯气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a→_______(补充完整),丙中应装的溶液是_______
(3)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缺少尾气吸收装置,请画出该装置并注明试剂________
(4)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Ⅰ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
Ⅱ方案:采用酸碱中和的原理,测定中和残余盐酸所消耗的NaOH的量
Ⅲ方案:与已知量CaCO3反应,称量剩余过量的CaCO3质量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判定Ⅰ方案是否可行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
②进行Ⅱ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作为试样,测定与之完全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量,但是最终获得的实验结果总是高于理论值,假设实验操作均正确,请提出造成结果偏大的一个可能原因________
③已知将AgCl固体加入到NaBr溶液中会慢慢生成溶解度更小更难溶的AgBr沉淀,并且查得MnCO3的溶解度要小于CaCO3。据此判断Ⅲ方案的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说明理由________
(5)若浓盐酸足量,在上述反应中,1molMnO2能氧化____mol浓盐酸。
2020-10-06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1)
10 .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首先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煤油和几粒钠块,再从U形管左端加入水(含有酚酞),赶出装置中空气后加热铜丝。

根据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U形管中溶液的颜色_______,说明有______生成。
(2)铜丝的变化现象:_________,说明有______生成。
(3)若ag钠与bmL水(设水的密度为1g/mL且水足量)完全反应,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