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能否反应产生
已知:①溴水为橙色
②三氯化铁常温下为固体,熔点为,沸点为,在以上易升华;易溶于水。
操作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ⅰ.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
ⅱ.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ⅲ.B中溶液变蓝

(1)现象ⅰ中的白雾成分是___________(化学式)。
(2)分析现象ⅱ,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加热,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用溶液检验现象ⅱ和a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ⅱ中黄色气体含有___________(化学式)。
(3)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可能的原因是:
①实验b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实验证实此推测成立。
②溶液变蓝的另外一种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与空气无关。
(4)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是否含有,小组提出两种方案,并证实了的存在。
方案1: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
方案2:将B中淀粉溶液替换为溶液,并检验反应后是否存在。现象如下:
方案1B中溶液变为蓝色
方案2B中溶液呈橙色;未检出
①方案1的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
②方案2中检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综合方案1、2的现象,说明选择溶液是由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决定,其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 . 碳酸镧可用于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高磷酸盐血症。制备反应原理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实验室中模拟制备碳酸镧。

(1)盛放稀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制备碳酸镧实验流程中导管从左向右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
(4)Z中应先通入,后通入过量的,原因为___________
(5)该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的稳定性强弱,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则甲试管中盛放的物质为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发现乙试管中固体质量与灼烧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
2024-01-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五高级中学(前郭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 化学试卷
3 . 具有强氧化性,具有还原性,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后推测可以发生反应。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

Ⅰ.实验探究:
(1)利用装置A制取,写出装有稀盐酸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B装置里面盛放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序号),作用是___________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无水氯化钙       D.无水硫酸铜
(2)下面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选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②组装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加热装有的硬质玻璃管,使其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
④打开止水夹,通过分液漏斗向中滴加稀盐酸
⑤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后,关闭止水夹
(3)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淡黄色固体逐渐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未变成蓝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若只用水和酚酞溶液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验C中是否反应完全。
Ⅱ.数据处理:
(5)实验结束以后,该小组的同学还想测定装置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含量。
操作流程如下:

①白色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
②若在转移溶液的过程中,不小心将溶液溅到蒸发皿外面,则测得的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 . 某小组同学探究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资料:i.(黄色)
ii.呈绿色(酸性条件下不稳定)、低浓度呈无色、MnS为肉色沉淀。
iii.
实验Ⅰ: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
(2)将固体a过滤、洗涤,放置在空气中,固体变为棕黑色。
①甲同学认为固体a中除了MnS外,还有,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根据上述现象不能得出固体a中含有,应补充对比实验:_______(填实验方案)。实验证实固体a中含有
(3)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S。分析产生S的可能原因:_______
经检验,固体c的主要成分是
①分析产生的可能原因:酸性条件下,氧化。
②继续滴加酸性溶液,溶液变为紫红色,仍有棕黑色固体。
实验Ⅱ:改用未经酸化的溶液重复实验Ⅰ,产生棕黑色固体时溶液呈绿色。
(4)分析实验Ⅰ未见绿色的原因:取少量实验Ⅱ的绿色溶液,滴加硫酸,溶液变为紫红色,产生棕黑色固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实验Ⅲ:向未经酸化的溶液中滴加少量,产生棕黑色沉淀并检测到。
(5)综合上述实验,溶液反应的产物与_______等因素有关(答出两点即可)。
2023-06-25更新 | 30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利用一定浓度溶液制备,再用氧化,并检验氧化产物。
Ⅰ.制备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气体发生装置(夹持装置省略)

   

(1)甲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乙装置中,用粘合剂将制成团,放在多孔塑料片上,连接好装置,气密性良好后打开活塞,经长颈漏斗向试管中缓慢加入3%溶液至___________,欲使反应停止,关闭活塞即可,此时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丙装置中盛装3%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丙装置可用于制备较多,催化剂铂丝可上下移动。制备过程中如果体系内压强过大,安全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此时可以将铂丝抽离溶液,还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
(4)丙装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可以控制制备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b.可通过调节催化剂与液体接触的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c.与乙装置相比,产物中的含量高、杂质种类少
Ⅱ.氧化
该小组同学设计的氧化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省略)

   

(5)①在图中方框内补全干燥装置和干燥剂___________
②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Ⅲ.检验产物
(6)为检验上述实验收集到的产物,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已知:a.乙醛的结构简式为
b.乙醛的官能团为醛基(),常温下能使酸性溶液褪色;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实验序号检验试剂和反应条件现象结论
酸性溶液紫色褪去产物含有乙醛
新制悬浊液,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产物含有乙醛
微红色含酚酞的溶液微红色褪去产物可能含有乙酸
实验①~③中的结论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
2023-06-01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过多的NOx排放,往往会产生污染。某研究性小组探究与炽热的铜粉反应,设计如下
   
已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NO,此体系中产生的NO浓度较稀。
(1)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涉及到以下操作,给出合理的操作顺序:将F中的长导管插入液面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可重复使用)。
①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     ②观察F中的现象     ③用酒精灯加热A中三颈烧瓶   ④撤走酒精灯
(2)装置B的作用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铜粉变黑,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装置E中溶液颜色变浅,则装置E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实验前和实验结束时,都需通一段时间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
(6)有同学发现装置A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认为是该溶液溶解了生成的气体所致。设计方案来判断甲或乙哪种合理,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2023-04-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7 . 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
(2)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
(3)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先点燃_______
(4)试管中收集气体是_______,如果要在A处玻璃管处点燃该气体,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_______
(5)若该反应中有16.8gFe参加反应,则生成H2的质量为_______g。
8 . 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SO2并进行相关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Q的名称为_______;装置c中品红溶液褪色,可证明SO2具有_______性,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
(2)向分液漏斗中滴加浓硫酸之前,需先通入一段时间N2,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
(3)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探究:探究SO2在KI溶液体系中的反应产物
实验开始后,发现装置d中的溶液迅速变黄,继续通入SO2,装置d中出现乳黄色浑浊。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存在反应:SO2+4I-+4H+=S↓+2I2+2H2O。但有同学提出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与SO2发生反应:SO2+I2+2H2O=+2I-+4H+。为进一步探究体系中的产物,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Ⅰ.取适量装置d中浊液,向其中滴加几滴_______溶液(填试剂名称),振荡,无明显变化,浊液中无I2
Ⅱ.将装置d中浊液进行分离,得淡黄色固体和澄清溶液;取适量分离后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出现白色沉淀,产物溶液中存在
综上可知,SO2在KI溶液中发生了歧化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9 . 硫酸盐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某校同学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Ⅰ.硫酸钙主要用作吸湿剂、干燥剂、增稠剂等。兴趣小组同学对一氧化碳与硫酸钙的反应进行探究。
(1)甲同学利用在400~500℃脱水制取无水;利用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CO、并制备纯净、干燥的CO气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B、C中盛放的试剂依次为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利用甲同学制得的无水和CO进行反应,并用下列装置检验气态产物中有生成。

①上述装置(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C→_______
②若E中溶液褪色,则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能证明有生成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
(3)丙同学取乙同学实验后G装置中的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产生少量气体,将气体通入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可验证CO与在高温下还发生了一个副反应,该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胆矾具有催吐、祛腐、解毒等作用,在不同温度下分解情况不同。取5.00g该晶体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4)113℃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_______
10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并对的性质进行探究(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Ⅰ.探究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是否反应(接口a接b)
(1)滴加浓硫酸之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再关闭弹簧夹,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没有明显变化,装置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据B中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装置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装置D中全部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Ⅱ.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接口a接c)
(4)将少量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装置G中,不能根据G中现象判断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理由是_______
(5)为了验证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需要制备一种中间酸,装置E中药品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通过_______现象即可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