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研究其性质,所用实验装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向外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进一步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猜测黑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O、和CuS,针对产生的黑色物质,该小组同学利用装置A用不同浓度的浓硫酸与铜反应继续实验探究,并获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已知:、CuS不溶于稀硫酸。
硫酸浓度/(mol·L)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
15约150约236
16约140约250
18约120不消失
A.取黑色物质洗涤、干燥后称量,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混合,再取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不变,说明黑色物质中不含CuO
B.黑色物质消失过程中有生成
C.相同条件下,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黑色物质越易出现、越易消失
D.硫酸浓度为16 mol/L时,先升温至:250℃以上,再将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可以避免产生黑色物质
2024-04-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调研化学试题
2 . 化合物(YW4)2X2Z4·W2Z为无色柱状晶体,受热易分解,已知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和为22,X、Y、Z为同一周期相邻元素。可利用下图装置检验该化合物分解出的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产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W4)2X2Z4的物质类别为正盐
B.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C.反应开始前通入Y2,可以避免装置中的空气干扰产物的检验
D.装置中两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中含有两种由X、Z组成的物质
3 . 某实验小组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中盛放的是,装置中会发生2个反应
B.b中盛放的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
C.c中会观察到固体颜色逐渐变白,伴有发热的现象
D.d中盛放的是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多余的
4 .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实验装置并分析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2CO3热稳定性大于NaHCO3
B.甲为Na2CO3,乙为NaHCO3
C.要证明物质受热能产生水,可在两支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D.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丙烧杯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一下·四川泸州·期末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以下装置对原电池的原理和形成条件开展了实验探究,结合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装置①金属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可证明Zn比Cu活泼
B.对比①②中Cu片上是否有气泡,可预测②中电流表指针会偏转
C.装置②③对比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原电池电极材料应满足的条件
D.装置③能形成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6 . 为探究物质的氧化性,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氯化亚铁溶液变黄,四氯化碳溶液变为紫红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可得到紫红色溶液)
A.烧瓶中的反应为:
B.浸有溶液的棉花起吸收尾气的作用
C.可用淀粉溶液替换
D.试管下层出现紫红色,可证明氧化性:
7 .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良好)。

已知:浓盐酸与固体混合会产生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
B.B中溶液变黄色,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单质
C.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实验过程Ⅲ为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滴加溶液后充分振荡试管D,观察到D中溶液变蓝,即证明了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
2023-02-04更新 | 1008次组卷 | 6卷引用:寒假作业09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寒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一化学寒假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8 . 资料显示: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氢氧化钠能吸收NO2,但不能吸收NO。某学习小组据此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为③中溶液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B.滴加浓硝酸前要先打开弹簧夹通一段时间氮气
C.②中的试剂为水
D.⑥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2021-05-08更新 | 581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化学测试题
9 . 同学们探究不同金属和浓硫酸的反应。向三等份浓硫酸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不同金属片,加热,用生成气体进行下表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金属为铜金属为锌金属为铝
点燃不燃烧燃烧燃烧
通入酸性溶液褪色褪色褪色
通入溶液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出现黑色沉淀
通入品红溶液褪色褪色不褪色
已知:(CuS为黑色固体);可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铜片的实验中,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气体是
B.加入铝片的实验中,燃烧现象能证明生成气体中一定含
C.加入锌片的实验中,生成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D.金属与浓硫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
10 . 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中可以盛放酸性KMnO4溶液
B.为确认有硫酸铜生成,可向反应后的A中加水
C.此实验设计不能排除浓硫酸中的水是否影响B装置现象的判断
D.可通过D中固体不变色而E中溶液褪色的现象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