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0 道试题
2 .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朝代县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层级
郡县制郡——县二级制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东汉末期:州——郡——县二级制
三、级制
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2016-01-20更新 | 347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786——1833年中国白银出超和人超数督统计表(单位·海姜两),阅读下表,分析其变化,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贸易年度 1786 -1788年1809 -1811年1826 -1828年1831 -1833年
贸易出超(+)/入超(-)+40,480,479+22.245.459-9.943 ,622- 17 ,016,593
A.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D.五口通商便利外国商品销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学生做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正确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两处空白应为
三次探索开始于
革命方式的变化
革命道路的变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央领导的变化

A.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长征的胜利
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列各项对下表格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
朝代官办﹪民办﹪其他﹪不明﹪
宋代15.2870.69014.03
明代57.2129.840.2412.71
清代56.6724.110.5618.59
A.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C.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思想控制强化
D.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
6 . 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材料一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元]《木棉歌》
材料二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
《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
(1)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
材料三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四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2)与材料三相比,指出材料四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五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
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7 . 读《“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对表格所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
1953年农轻重比例(%)52.829.617.6
1957年农轻重比例(%)43.529.227.3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 . 下表是中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单位:%)
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
国有企业77.676.064.954.6
集体企业22.423.532.135.6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00.53.09.8

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有
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读下表,表中年代一到年代二数据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中国进口外
国商品数量
(单位:万两)
中国外贸赤字
(单位:亿两)
中国新设工厂数
(单位:家)
英国德国
年代一9 6002 8001.6679
年代二4 90000.16132

A.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B.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工业兴起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10 .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4)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