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宋代改变户籍制度,分主户与客户,佃农摆脱了过去只能是地主私属的卑贱身份,成为编户齐民。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户口主要按其职业进行分类
B.政府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轻
C.户籍制度的变革适应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D.主客户之分违背了征税标准的变化趋势
2023-07-27更新 | 302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中国”人还是蛮、夷、戎、狄,是以是否接受了或保持着“礼”作为标准,存在着“中国”敌视蛮、夷、戎、狄的现象。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蛮、夷、戎、狄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     “华夏”靠近的趋势,最终在战国时期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通过孝文帝改革,北魏“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改革使南北之间的均势逐渐被打破,形成北强南弱的局面,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实现,又大大淡化了南北对立的民族矛盾,这就为隋文帝结束隔江对峙奠定了基石。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现象1:高产农作物的种植与推广结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现象2:
现象3:
现象4:

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2-02-1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B.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加强
C.个体小农经济的破产
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2019-06-12更新 | 310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17-08-04更新 | 6868次组卷 | 125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左图和右图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6-11-27更新 | 1588次组卷 | 40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共议朝政,均为宰相。李世民即位前任尚书令,为避讳,就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唐代皇帝认为宰相品位尊崇,不应轻易授人,常以他官居宰相职并假借他官之称。例如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与朝政,称“参知政事”,也是宰相之职……太宗还以李洵为太子詹事(东宫百官之长),特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号,使其与侍中、中书令共同参与宰相职事。从此就有了“平章事”与“同三品”的衔号。无论品位多高,不加此衔,就不能行使宰相职权。只有三公三师及中书令例外……安史之乱后,宰相名号又发生了变化,因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升为正二品,所以就废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名衔。唐后期宰相的名号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

——摘编自刘珲春《中华文明史话·宰相史话》

材料二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存在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宰相制度变革呈现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
8 . 《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不少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水平;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B.政区的调整C.自然条件优越D.移民的迁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阅读下图,从中可以推断的信息是(     
      
                            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
①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②成为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
③几千年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贫困               ④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023-05-25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1979—2017年我国GDP与人均GDP规模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     
A.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B.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稳定
C.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D.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2023-01-0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