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侵略、民主的历史,解读以下四段材料

材料一、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中国对中国的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拒绝支持以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反对政府的政策。

材料二、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理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坷德了。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士不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两段材料,分析“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以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

材料四、进行了近三十年的自强运动,中国在海、陆两方面却落得这种耻辱的失败,使李鸿章面临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他辩解说,但靠他的北洋舰队和淮军来对抗日本全国的力量,在国内没有强大背景的支持下,自然无法取胜。尽管如此辩解,李鸿章还是遭到辞职,贬谪,还被削去了象征皇帝特殊恩宠的黄马褂;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根据材料四及其所学知识,为什么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在“未战之前,就胜负已定”?
2019-09-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伟大觉醒”文物史料展

2019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策划举办了“伟大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厅。

展厅名称展出文物(部分)文物简介
第一展厅“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宋渔父被刺记》记述宋教仁被刺事件的书籍
《南北大战报》报道“二次革命”的报纸
上海民间团体印发的通告揭露“二十一条”,要求抵制日货
《青年杂志》创刊号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日警逮捕留学生纪略》记述1918年留日学生为反对签订中日军事协定而发起的大规模请愿运动的书籍
第二展厅“反帝爱国之大风雷”《五七》日刊北京学生为扩大宣传而自费出版的刊物
《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191964日发刊,呼吁“唤醒农工商各界,共做救国的事业”
《上海罢市实录》反映五四运动中上海商人罢市的书籍
《卖国贼之二曹汝霖》揭露曹汝霖卖国行为的反面人物传记
《天津中等以上男女学校学生短期停课宣言书》191910月天津民众抗议北洋政府出卖山东主权运动中,周恩来起草的油印通告
第三展厅“开天辟地之大事变”《曙光》《新人》反映五四运动后新思潮涌现、诸多学说流派争鸣的刊物
《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马格斯资本论入门》《唯物史观解说》《共产党宣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翻译出版
《共产党》月刊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11月创办的半公开性理论刊物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中的14则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依据材料和所学,阐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什么要举办这次展览。
(3)选择一个展厅,依据文物和所学,为该展厅撰写一份解说词。
3 . 祖国统一

郑氏提出台湾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康熙帝坚持台湾问题是国内问题,不同于外国。(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台湾一平,地方初定,蠲(免除)徭税差役,施行展界开海……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康熙皇帝对台湾地位的认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1883

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后,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1884

上“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赴台,阻挡法军侵占基隆;淡水大捷。

1885

法对台增兵;镇南关一战,茹费理内阁倒台;法军撤出基隆、澎湖;台湾设省。

1886

设官脑总局、磺务总局(台湾地区盛产樟脑、硫磺),一度将樟脑收购权交给商人。
设抚垦总局,兼任抚垦大臣,令地方官“教之(当地民众)耕耘,使饶衣食”。

特设商务局,在新加坡设分支机构招商局(通商局),招募华侨商股;定购10艘轮船,成立轮船公司;委令招股集资修建台湾铁路,拒绝英国旗昌洋行的承办要求。

1887

正式提出新行政区划方案,建置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
铺设沪尾至福州川石山、安平至澎湖妈宫港海底电缆;设电报总局。
设铁路总局,聘外国技术人员负责设计、测量工作。
办西学堂,开英文、法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等课程。

1888

(到1888年)筑10座新式炮台,以澎湖为海防建设的重点,于台湾北部地区面对日本作重点设防;创办以制造枪弹为主、兼务修理军械的军事工业;整编全台防军。

改革旧有铺递驿站传送法,设邮政总局,发行邮票。

1891

台北至基隆段铁路竣工通车。
(2)某班在“近代台湾发展”主题展板中出具一张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位台湾军务大臣写一份解说词。要求:依据解说词的基本结构,如标题、主体、结尾;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准确把握解说对象的特征、本质和意义;用词准确,不少于150字。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

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

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同志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2017年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

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

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2022年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和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对台湾问题的论述,有哪些新发展。
4 . 儒家学说产生于独特的时代环境,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深刻影响。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孔子题材的两枚邮票





材料三   孔子而后,儒分为八。以后有更多的发展和变迁。由于对孔子思想的某因素的偏重,便可形成一些新的观念体系或派生结构……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一说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介绍孔子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从战国至汉代的学者如何基于时代需要“重新解说”儒家思想。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6 . 实现真正的民主,是百年中国人民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1)《临时约法》蕴含的近代国家治国原则是什么?它在中国宪政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2)宋教仁遇刺身亡,突出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体制的何种本质特征?

材料二   抗战期间,中共领导人多次会见美英记者……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二)国民政府委员会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二)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概述毛泽东做“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摘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结合所学,你从中国百年宪政之路中得到了哪些重要启示?
2020-07-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2019-01-30更新 | 618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0-2011学年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现代化的探索和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概念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随时代背景的改变而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变化。
历史时期主要论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312月,中共中央批发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特别强调:“实现国家社会主叉工业化,就可以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设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就可以保证逐步完成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改造。可见,在中国共产党当时的认识中.“工业化”主导并决定看“现代化”。
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特别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样,日后广为人知的“四个现代化”大体形成。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2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土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摘编自刘洪森李昊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现代化”话语内涵的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概念”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解读。(要求:观点鲜明、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24-05-3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依据史料统计出的明朝中后期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此时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对以下文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年)1571—15751576—15801581—15851586—15901591—1595
平均每年输入中国白银(单位千克)41048124050187591202453218506
①表格数据反映的是史实,学者观点属于历史解释
②学者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体现出“全球史”的视野
③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白银输入迅速增长,表明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年画与时代发展

材料一   年画作为民俗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通过点、线、面、色等的巧妙组合,反映了民众的文化心理、审美观。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民众的审美情趣以红为美,以大为美,以对称为美,以规范为美,这都充分体现于年画艺术特色上。在农村,吉祥的含义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祝愿、期望、赞赏和歌颂的多种意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幅年画

依据材料和所学,以“时代发展与女性形象变化”的某一侧面,拟定一个主题,进行解读。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4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