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悬泉置是两汉时期敦煌郡下辖的一处邮驿机构。经考古发掘,悬泉置遗址共出土文物7万多件,其中汉简3.5万枚,内容涉及诏书律令、使节往来、与西域各国关系、工作档案等。悬泉置遗址作为重要的考古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A.敦煌郡的行政机构设置B.汉朝对边疆地区的经营
C.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汉朝与西域的经贸往来
2 . “伟大觉醒”文物史料展

2019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策划举办了“伟大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厅。

展厅名称展出文物(部分)文物简介
第一展厅“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宋渔父被刺记》记述宋教仁被刺事件的书籍
《南北大战报》报道“二次革命”的报纸
上海民间团体印发的通告揭露“二十一条”,要求抵制日货
《青年杂志》创刊号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日警逮捕留学生纪略》记述1918年留日学生为反对签订中日军事协定而发起的大规模请愿运动的书籍
第二展厅“反帝爱国之大风雷”《五七》日刊北京学生为扩大宣传而自费出版的刊物
《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191964日发刊,呼吁“唤醒农工商各界,共做救国的事业”
《上海罢市实录》反映五四运动中上海商人罢市的书籍
《卖国贼之二曹汝霖》揭露曹汝霖卖国行为的反面人物传记
《天津中等以上男女学校学生短期停课宣言书》191910月天津民众抗议北洋政府出卖山东主权运动中,周恩来起草的油印通告
第三展厅“开天辟地之大事变”《曙光》《新人》反映五四运动后新思潮涌现、诸多学说流派争鸣的刊物
《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马格斯资本论入门》《唯物史观解说》《共产党宣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翻译出版
《共产党》月刊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11月创办的半公开性理论刊物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中的14则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依据材料和所学,阐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什么要举办这次展览。
(3)选择一个展厅,依据文物和所学,为该展厅撰写一份解说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

材料一

材料二   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226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根据材料一能够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税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
2022-08-22更新 | 4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有关史料记载,唐宪宗时(778-820年),计天下方镇48道,“每岁赋税倚办……东南纳赋八道四十九州”。这反映了唐中后期
A.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B.江浙一带渐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C.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D.长江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022-06-17更新 | 408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5 . 青史

《史记》和《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历史有300余年的交汇点,其中对“三家分晋”的描述颇有不同。

材料一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使命。“三家分晋”作为《史记·赵世家》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主要从成功者赵国的角度进行讲述,但并未赋予其特殊的政治含义。《资治通鉴》则删减了赵家的史料,更多从失败者智伯的角度叙事,并把失败原因归于智伯对儒家标准的背离,即失德与“不仁”。

材料二   《资治通鉴》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篇,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停笔。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定名为《资治通鉴》。以下为《资治通鉴》卷首篇节选。

(1)阅读读材料,指出《史记》和《资治通鉴》对“三家分晋”的叙事有何不同?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篇?
2023-07-07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月令》是古人对时令经验的总结,成书于战国时期,后收入《礼记》,汉武帝时《礼记•月令》被立为经学。以下各篇是不同时代有关月令内容的节选,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阅麛毋卵。
(仲春之月)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
(季春之月)修利隄防,道达沟渠,关通道路,毋有障塞。
(译文:农历正月禁止砍伐树木,不许捣毁鸟巢。不许杀害幼虫、已怀胎的母畜、刚出生的小兽、正学飞的小鸟,不许捕捉小兽和掏取鸟卵。
农历二月不要把川泽的水用光,不要使池塘干涸,不要焚烧山林。
农历三月整修堤防,疏通沟渠,开通道路,不许有障碍壅塞)
《吕氏春秋十二纪》孟春之月:禁止伐木,毋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
仲春之月:无竭川泽,无漉陂池,无焚山林。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田律》禁诸民吏徒隶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及进〈壅〉水泉,燔草为灰,取产(麛)卵 (鷇);毋杀其绳(孕)重者;毋毒鱼。
悬泉置(敦煌的驿站)平帝元始五年 (公元5年)《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孟春月令: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毋麛毋卵。毋聚大众。毋置城郭。
中(仲)春月令: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
季春月令:修利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毋弹射蜚鸟,及为它巧以捕取之。





——摘编自《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等


(1)上述材料涉及哪些类型的史料,举例说明。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礼记•月令》的认识。
2023-06-03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保温训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如下图为元代罗罗斯铜牌(当时的“身份证”)。正面长方形边框内竖排楷书阳文三行:“中奉大夫罗罗斯宣慰使火儿灰、奉议大夫罗罗斯宣慰同知布颜、承直郎罗罗斯宣慰司经历元祯”。罗罗是彝族先民的一种称谓,元世祖时设置罗罗斯宣慰司,治所在建昌路(今四川西昌)。据此推测此牌(     
①是当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官员的符牌②是研究元代民族历史重要的实物史料
③表明元代创制的八思巴字被楷书取代④说明罗罗斯直接隶属宣政院管辖新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28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考古公开课

材料一:兔子山遗址竹简:“秦二世诏书”“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元年与黔首更始,尽为解除流罪,今皆已下矣,朕将自抚天下。吏、黔首,其具行事已,分县赋援黔首,毋以细物苛劾县吏,亟布”。(竹简正面)以元年十月甲午下,十一月戊午到守府。(竹简背面) 秦二世诏书木牍。


   
                          秦二世诏书木牍

材料二:《史记》:“(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作为丞相(李)斯受始皇遗诏……立子胡亥为太子。”

材料三:《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之《赵正书》中记载:昔者秦王赵正(即秦始皇) 出游天下,至白人(柏人)而病,病笃,喟然流涕长太息,谓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议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材料四:吕思勉在《秦汉史》提出“古太子皆不将兵。使将兵,即为有意废立,晋献公之于申生是也。扶苏之不立,盖决于监军上郡之时。二十余子,而朝亥独幸从,则蒙毅谓先王之举用太子,乃数年之积,其说不诬。”


(1)指出上述材料的史料类型。
(2)依据材料,围绕“秦二世是否是秦始皇的合法继承人”的话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合理)
2023-05-27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以文书御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重要特征。下列史料与阐释对应正确的是(     
史料阐释
A“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秦并天下,改命曰‘制’,令曰‘诏’,于是‘诏'兴焉”秦朝开始确立文书制度,并建立起文书传送系统
B“(唐)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凡制,敕施行,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公文统称)下诸州者,由都省(尚书省)以遣之”官方文书种类繁多,由三省共同签署并负责执行
C《大明律》规定;“凡增减官文书者,杖六十”“兄官文书稽(耽误)程者,一日吏典笞一十,三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以法律手段保证文书工作的正常进行,严惩擅改或延误
D雍正谕内阁:“是以令其密折具奏。及发与廷议有裁去本人姓名者,无非欲诸臣无所回护,直言无隐”官员上奏密折不必署名,体现决策机制的规范化
A.AB.BC.CD.D
10 . 蝗灾记载

材料 古人认为“灾有大小 ,以螳早为最”,下表是关于蝗灾的一些记载。

序号出处内容
《三国志》
(西晋陈寿)
式(东汉东莱太守高慎之子),至孝……永初中,螟姓为害,独不食式麦
《后汉书》
(南朝范晔)
(卓茂)迁密令。劳心谆谆,视民如子,举善而敞……天下大煌,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
《赫连公墓志铭》
(北魏)
(赫连悦,曾任刺史、都督)鸿德岁扬,外布威恩,内施经略……流蝗远集而去灾
《宋史》《金史》
(元脱既)
一夕大雨-蝗尽死,岁大热六月辛卯,京东大雨雹,蝗尽死
《前上党要达鲁花赤忽都帖木儿德政碑》(元)六月初旬,山东飞蝗……公辍政致祷(祈祷)……令民捕逐,地说越境而逝。终不为害
《农政全书》
(明徐光启)
蝗不食芋桑……绿豆琬豆红豆……凡此诸种,农家宣兼种,以备不虞大小男妇,但能捉得蝗虫与蝗子一升者(到官府)换饼三十个
(1)上述材料涉及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举例说明(写出序号)。
(2)概括上述材料对蝗灾记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加以解读。
2023-05-08更新 | 36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