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史料记载:“殿庐幕次(宋代政治活动中的等待场所),三司官为一幕,枢密院为一幕,两省官为一幕……御史中丞则独设椅子坐于隔门之内”。这表明(     
A.御史台是最高行政机构B.武将参政权力被彻底剥夺
C.空间分割体现事权分化D.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浓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关于武昌起义之时革命党领袖黄兴是否主张放弃武昌,有如下观点,由此可见(     
观点概况
黄兴主张放弃武昌辛亥革命后武昌起义功臣谭人凤回忆,黄兴不只是由于打了败仗,无颜再见同志,重要的是认为仍用现在的军队保卫武昌是不能取胜的,也不能坐待援军的到来,于是想放弃武昌
黄兴根本没有提出过放弃武昌主要依据是1912年9月28日上海《申报》整理发表了黄兴的演说词。汉阳失守后,他提出了严守武昌的主张
A.考辨史料真伪是历史研究的关键B.个人立场影响历史叙述
C.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应持慎重态度D.亲历者自述更具可信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西周时期对进入市场的商品有明确禁令,如"圭璧金璋,不鬻于市;宗庙之器,不鬻于市;牺牲,不鬻于市"。这些交易禁令主要基于(     
A.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B.维护重农抑商政策的需要
C.维护贵族政治秩序的需要D.维护公平交易秩序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
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
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
2022-06-05更新 | 1599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景胜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如表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材料出处
湖州农户“以蚕桑为岁计”宋《嘉泰吴兴志》
严州“谷食不足,仰险他州,唯蚕桑是务”宋《严州图经》
“蜀之茶国,昔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宋史·食货志》
A.经济型作物地位提升B.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
C.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D.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
6 . 三国时期,孙吴田租改制频繁且剧烈。以下为若干论述。
旱田征收旱米,具体称作“旱租米”、“旱税米”、“旱限米”等。但嘉禾三年以后的吴简未再见到此类记载。

据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

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听相恤,孤甚愍之。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

(西晋)陈寿《三国志》卷47《吴书·吴主传》

湖南地区普通吏民耕种的租、税田,每亩收租米12斗,秦朝和西汉当地大约每亩收租1斗3升。

《走马楼吴简嘉禾五年诸乡田顷亩收米乡住簿研究》(2020年)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吴简是出土文物,能真实反映历史全貌
B.后人研究是二手材料,故其可信度相对较低
C.《三国志》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立场
D.吴简与《三国志》记载一致,可断定田租低
2023-05-25更新 | 35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朝前期出现了多篇有关“西域”“安西”“碎叶”的诗篇和画作。如图所示是敦煌莫高窟323窟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这些作品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A.汉武帝派张骞开辟丝绸之路B.中国古代丝路的通行和贸易的开展
C.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D.汉武帝计划联合大月氏等共击匈奴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翦伯赞在《历史哲学教程》中指出:"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宣扬我们的祖先,而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都放在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种种侵略史观的批判、对中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英雄的讽歌,以及对那些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的谴责”。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社会形态说,同时紧密结合中国自身历史特点,把中国历史演变当作有规律的过程来把握,以翔实的史料系统阐述了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并深刻地揭示了其中内在的规律性。郭沫若在谈到这时期自己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时公开宣称:"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呢?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队伍和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以至有人惊呼:"今日研究社会科学者,已多趋于唯物派一途"。当然,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也出现了一种以古喻今、以古人古事说今人今事、把历史和现实简单类比、一概否定统治阶级的活动等实用主义的倾向。到抗战后期,史学研究者开始自觉加以纠正,使自己的史学研究更加实事求是。

——摘编自陈前《论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迅速发展》

材料二   戴逸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尊重历史事实,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具体论断是可以修改、可以补充的,但唯物论、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长青的。"2005年,在《经济—社会史评论》座谈会上,齐世荣、侯建新、马克盎等学者谈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的考察,如果在世界历史的大的坐标系内进行的话,就有可能看得更加清楚"。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

——摘编自侯云灏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成就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关于秦国家治理的相关记载。
《过秦论》
(西汉贾谊)
《史记·秦始皇本纪》
(西汉司马迁)
《秦简》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
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
比较表格中材料,得出的认识是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B.历史真伪需进行史料的考辨
C.历史解释带有强烈主观性色彩D.考古材料更能反映历史全貌
10 . 李鸿章是晚清著名政治家,以下为若干史料记载。如表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吾国以洋务衰也?……至甲午之败,其难辞其咎也。1901年梁启超《李鸿章传》
李鸿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元凶,其“自强”新政过程是中外反革命勾结的过程,甲午战争失败更是其军事上消极抵抗和外交上积极投降所致。1955年胡滨《卖国贼李鸿章》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开创人,有爱国主义之心、民族主义之情,但也有误国之处。2019年陈旭麓著、傅德华编《中国近代人物评论》
A.《李鸿章传》为研究李鸿章的一手史料,其可信度相对较高
B.《卖国贼李鸿章》相对客观公正的评述了李鸿章的功过是非
C.《中国近代人物评论》片面强调李鸿章的功绩,具有主观性
D.文献史料体现了作者的主观立场,并受时代发展趋势的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