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全面抗战爆发后,每逢象征中华民国诞生的“双十节”,中国共产党都会组织庆祝活动,通过党报刊登关于辛亥革命的不同文体的纪念文本。下表所示为部分年份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主要缘于(     
年份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
1938统一战线的破裂;没有认真地组织与领导广大民众参与到革命运动中来
1941当时革命阵营中包藏着投降袁世凯的妥协分子,例如汪精卫之流
1945当时人民未觉悟,还没有出现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所以结
果是除了推翻帝制外,并没有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个反革命势力
A.国民党政府调整抗战战略方针B.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C.战局发展与政治生存环境变化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始形成
2024-03-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

——白居易《赠友》

“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统谓之地丁银。”

——《清史稿·食货志》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

——《神宗实录》

材料二   两宋时期,江南丝织品作为商品输出的记载尚未发现;元代,华北、四川等地的丝织业依旧发达;至明中叶,除江南之外,全国仅有少数城市还保留一些规模有限的丝织业,其中规模最大的潞州(山西),织机数约为9000张,年产潞绸约10万匹,仅相当于或不及江南一个大型丝织业市镇的织机数与产量。因此,明代商人携数千金购苏杭绫罗绸缎运销四川之事颇见于小说。16世纪以后,随着日本发现诸多银矿和新航路开辟,丝——银贸易成为中日、中欧、中美最重要的贸易之一、在清前中期以前,江南丝织品始终在这一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南京的“金箔织”更在欧洲市场上享有盛名。

——李伯重《明清江南生丝与丝织品的国内外市场及其变化》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2)根据材料二、说明从两宋时期至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政治、经济上的影响。
2024-01-2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北魏政权选拔了许多汉族官吏,如表是其所占比重变化情况。据如表可知(     
时期道武帝时明元帝时太武帝时文成帝时献文帝时孝文帝时
比重/%37.541.450.852.759.568
A.北魏晋时民族矛盾完全消失B.汉化改革是根本目的
C.汉文化对北魏的影响力增强D.北魏体制先进吸引了汉族势力
2023-11-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结束大分裂并走向封建大统一的时代。如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项目秦朝汉朝
疆域东至海暨朝鲜,南至北向户,西至临洮、羌中,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在秦朝基础上有所拓展,(黄)河西设郡,西域设西域都护。
国家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以汉族为核心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A.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D.区域民族关系走向缓和
2023-11-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2024-03-02更新 | 173次组卷 | 11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西周时实行“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的井田制;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个体农耕逐渐发展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B.生产力有进步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确立
2023-10-09更新 | 209次组卷 | 12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临川区一中高一5月考历史试卷
7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浙江的宁波、定海、温州等地又被允许恢复出洋贸易,并在宁波设立统揽对外贸易事务的浙海关;但此后清政府推行的政策又使浙江对外贸易面临了致命打击;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入侵,宁波、杭州各地恢复了海外贸易,但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A.“出洋贸易”的恢复得益于经世致用思想传播
B.“浙海关”是清末社会唯一官方通商许可机构
C.“清政府推行的政策”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D.“根本性变化”指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4-01-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北齐名儒颜之推指出:“内典(佛典)初门,设五种之禁,与外书(儒书)仁义五常符同。”《魏书·释老志》云:“又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据此可推知,当时(     
A.正统价值观丧失理论基础B.儒学语义出现较大变化
C.中华传统文化辐射力增强D.思想纷呈且有融合之势
9 . 下图为1963年与1980年某几个省份的工业总产值指数对比,带来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国民经济的调整B.三线建设的开展
C.苏联的工业援助D.改革开放的试验
10 . 隋文帝曾下令“诏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唐太宗却公开提倡寡妇再嫁,明确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这一变化(       
A.延续了前代的妇女政策B.提高对官员的考核标准
C.有助于唐初经济的发展D.促使社会成员地位平等
2023-12-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含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