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2 道试题

1 . 唐朝时期的绘画题材以释道人物画为主,但至五代时期,绘画题材则转变为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题材并驾齐驱。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治衰颓的社会现实B.儒学正统地位的消亡
C.包容开放的思想潮流D.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2024-03-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其中大多为姬姓王室或姬姓宗族之人所有。但到了战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衰落B.君主集权的趋势
C.分封制度的成熟D.世袭制度的崩溃
2023-12-06更新 | 150次组卷 | 2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C.隋唐统治者推崇佛教D.佛教在中国传播受挫
2023-11-25更新 | 64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其中大多为姬姓王室或姬姓宗族。但到了战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集权的趋势B.宗法制度的衰落
C.世袭制度的崩溃D.分封制度的消亡
2023-02-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承秦制,负责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少府”内设有“尚书”一职。汉武帝设尚书在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分曹办事。东汉形成“尚书台”,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曹魏设尚书五人:殿中、兵部、驾部、南部、北部。南北朝时经常“省录”,尚书令有宰相之名。

——摘编自钱玉林《中华传统文化辞典》

材料二   中唐时期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未入朝执政者有40多人。德宗朝宰臣三十五人中三十三人非三省长官。门下省因各方面的掣肘,已起不到封驳作用。贞元初年,中书舍人缺五员,德宗不给补员,如有诏敕需要拟定,命翰林院随侍自己左右的翰林学士代拟。面对“财政枯竭,国用不给”的局面,中央设立各种专使。随事设使,使得“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尚书省“旧章多废”。

——摘编自吴枫《中唐时期三省制度的削弱与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职位变迁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唐时期三省六部体制被破坏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被破坏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法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有什么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材料二 下表中英国经济和进出口变化上的主要趋势(1964—1979年)

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34.137.740.441.1
通货膨胀率(%)3.17.816.913.4
失业人数(千人)3725555421344
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比例(%)1.62.62.65.7
工业产出指数(1975年=100)86.299.9105.7112.8
进口渗透率(%)11.817.123.325.7
英国在世界出口产品中的份额(%)14.410.88.89.7

——崔士鑫《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5)》


(2)结合材料二说明英国社会出了什么问题,撒切尔夫人任首相(1979—1990)期间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中共中央在1983年下发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它的主要精神:(1)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的体制。(2)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走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道路。总之,“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行,农业生产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022-06-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校联考(等级考)历史试题(四)
7 . 下表呈现的是17-19世纪中国部分文献对“夷”内涵的解读。这一解读变化反映出
时期解读
1643年版《辟邪集》“夷族”“夷灸”,指责传教士们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夏”。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序》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
1858年《天津条约》将“夷”改称为“洋”,规定“胡后各式公文……自不得堤书尧字”,此后,称为“秦西”与中国并行。

A.以夷变夏是历史趋势B.近代外交意识开始萌发
C.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D.传统夷夏观念逐渐转变
2022-04-01更新 | 28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内阁最初是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在“大礼议”之前,其权力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至正嘉之际,皇权虚空,事实上形成了以内阁为核心的、强有力的官僚行政系统,内阁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基础上,杨廷和内阁带领官僚行政系统在“大礼议”中与世宗皇帝争礼。然而,伴随着议礼的深入发展,内阁权力以嘉靖三年杨廷和的离任为转折点,相对于皇权由强变弱,而皇权却由弱到强。

——摘编自陈超《明代“大礼议”前后的内阁体势变化》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南京临时政府确立的内阁制,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南京临时政府对最初实行的政治制度的探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内阁制相对于总统制而言,最显著的优点是国家元首在表面上虽然拥有很大的权力,但这一切都是虚设的,这样一来,国家元首就无法进行个人专制独裁;同时,国会或内阁的任何一方也都不能形成国会议员专制或内阁首脑专制的局面。从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民主活动中就可以看出南京临时政府弃总统制不用而实行内阁制的正确性。

——摘编自百度文库《浅析南京临时政府内阁制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内阁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民主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浅析临时政府设立内阁制的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明代内阁制与南京临时政府责任内阁制的相同点。
2022-03-02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新区(包含顶效镇)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种变化
A.是为丰富不断发展的文学艺术形式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普遍迅速发展
C.适应了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D.是汉字发展由繁到简趋势的产物
10 . 下图是1949-1965年中国粗钢产量变化趋势图。其中,1953-1957年粗钢产量增长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D.八字方针的提出和落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