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1 道试题
1 . 当代中国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阶段阶段特征外交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后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54年,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到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委》等


根据材料中的整体或部分信息,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4-02-11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驼峰航线是抗战时期盟国援助物资从印度东北进入中国西南的空中运输通道。经此航线的飞虎队队员曾说道:在天气晴朗时,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我们给这洒满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该航线的开通(     
A.成为中国人民战略反攻的标志B.体现了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主导地位
C.旨在帮助中国远征军赴印作战D.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朝法律对边境关卡的茶贸易有严格规定:“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查问)者,并论死”。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还在附近地区设立马政机构,专管马匹的孳牧,为军需战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成为明代作战的有力后备资源。明代政府的这些措施(     
A.提高了军事动员的效率B.推动了行政管理一体化
C.调整了全国的财税关系D.适应了边防建设的需要
23-24高一上·云南楚雄·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康熙时期,在陕西南部的秦岭和大巴山地区,有铁厂数十处,投资铁厂的大都是外来客民,他们“携带工本,雇募匠役”,这些投资者的资本都比较雄厚,“凡开厂之商,必有资本足以养活厂内之人”。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A.商帮活动较为频繁B.官营冶铁业发展迅速
C.自然经济趋于瓦解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通西域

材料二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开始,中央在每州派部刺史一人,无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巡视、考察吏治,主一州之监察。刺史秩六百石,地位较低,但可监察二千石的郡守和王国相等高官。

——据崔向东《论西汉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对郡国的监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对西北地区治理的措施并简述其成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特点。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刺史制度还可以提供哪些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朝理学家都积极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官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不再执着于仕途以达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这体现出理学的价值取向是(       
A.致力于革新教育体制B.努力推动政治清明
C.积极倡导经世效用D.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196次组卷 | 200卷引用: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简表(截止到2015年),其中④处应填入(     
时间对外开放内容
1980
1984
1985设立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1991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2001
2013
201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9 .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就呼吁取消农历新年,改过公历新年并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另公历新年的“元旦节”并行。南京临时政府调整传统节日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西致文化的传播B.巩固民主共和政体
C.营造革新的社会氛围D.打击封建残余势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 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烟草、花生   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经济作物棉、麻、桑等品   种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经营地主的出现是明后期农业领域的新现象,他们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的管理,亲自参与生产过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在振兴实业的热潮声中,初步建立了现代经济法制体系,有利   于中国现代工业的成长,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较为有利的   外部环境,从而使中国的现代工业自民国成立后一波长达10年之久的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的现代经济水准有了一定提升,经济面貌有了一定改观,并由此带动了政治、思想、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6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成立后,社会各方面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