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的史书中,公室旧贵族集团的不断衰落和卿大夫集团的崛起占据着大量篇幅。比,如鲁宣公十五年楚庄王围宋时,两国大夫私自和谈而国君却无可奈何。这反映出当时(     
A.诸侯采用新选官制度B.政治权力的下移趋势
C.官僚政治制度已产生D.改革和变法运动兴起
2 .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明代的文学创作也非常关注饮食与服饰,如《祷杌闲评》中出现糕点、粥品 40 余种,《金瓶梅》中出现 29 种酒类和200 余种菜肴,《三言两拍》中对儒生、商人装扮的描写尤为细致。这反映出当时(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趋强化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
C.社会生活呈现出世俗化趋势D.描写民众生活成为文学主流
3 . 陆九渊说:“孟氏没,吾道不得其传,而老氏之学则始于周末,盛于汉,迨晋而衰矣,老氏衰而佛氏之学出焉。”这反映出(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动摇B.思想领域呈现碰撞交融之势
C.佛道思想的社会影响最大D.佛教本土化趋势的日益增强
2022-10-1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10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中美关系解冻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使中、美、苏形成了“三角关系”。这是毛泽东开启中国与世界接轨进程的大转折。该学者认为中美关系解冻
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B.改变了当时国际关系的格局
C.抵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D.使中国开始与世界逐渐接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前赵创建者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时,宣称是“汉氏之甥”,后赵创建者羯族人石勒,前秦创建者氐族人苻坚等都喜欢并推崇汉学。这反映了
A.东汉时期大量少数民族内迁B.东晋被北方匈奴贵族灭亡
C.十六国时出现民族交融趋势D.北朝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清代以前,糖品在药用之外,多为高僧、皇族和大臣等上层社会群体所消费;清中期,中国糖品消费呈现出较大扩张趋势,深度融入了日常生活及社会风俗当中。这一现象
A.表明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B.反映了等级观念的弱化
C.得益于民众饮食习惯的根本改变D.导致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清代奏折创立之初,只在京城满汉大臣和外省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中使用,雍正时规定“科道每日一人上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事务,皆许据实敷陈”,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一变化(     
A.推动皇权向地方渗透B.提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C.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D.确保了国家决策正确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的城市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它们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商业意义,其商业活动只能局限在“市”这个特定的区域中进行,作为居民生活区的“坊”与“市”是相分离的。到宋代,城市一般沿街开店,商人只要纳税,都可在城中任择地点开设店铺,同时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中,又出现了夜市、早市和鬼市。为了加强管理,政府或构筑新的城墙,把近郊之地围入城中,把郊区变成城区,或在城外设厢,将其视同城区一样来管理。在此同时,在交通干线或人口聚集的地方也出现了由草市发展而来的市镇,两宋时期大约有6000-7000个墟集市镇,作为新型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

——摘编自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材料二   唐朝政治保留着“贵族共和”的特点,宋朝则形成了“君主独裁”的制度。所谓“君主独裁”,从官制上来说,就是尽可能多地将国家机构置于君主的直接指挥之下,方方面面的国家运作,均由君主一个人来统辖。

——摘编自吴钩《新民说·宋仁宗:共治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实现“君主独裁”的具体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各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国家税收,下图为唐朝部分年份的税收变化。据此可知(     
A.土地兼并问题得到解决B.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加强
C.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D.工商业税收的比例大幅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5年山东北海银行(中共建立)总行发布指示,在业务方针与工作重点方面作出具体要求,“支行与办事处不按行政系统设立,主要有重点地发展与建立城市工作,从主要的工商业城市建立而逐渐普遍设立。”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国民党主力被歼灭B.中共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抗日战争基本胜利D.国民党重点进攻被粉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