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观察下面两幅漫画,通过对比可知(     

1899年黑白《时局全图》 1903年彩色《时局图》
A.中国绘画风格受西方影响B.太平天国运动的盲目排外
C.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成就D.中国面临的危机更趋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漫画反映了抗战时期某阶段的局势。与这一局势出现最直接相关的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辽金时期是二十四孝故事图定型普及的时期,很多墓葬中有各种形式的孝子故事,如河南尉氏县张氏镇宋墓和山西闻喜寺底村金墓出土的田真哭荆图。这一时期流行孝子故事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等级秩序的需求B.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
C.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宗族观念强化的诉求
4 . 如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流动示意图。影响该图曲线趋势的时代主要因素是(     

A.原中国人口流动起点低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
C.城乡之间经济联系密切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2022-11-29更新 | 818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主义的伟大先驱者,也是优秀教育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陈独秀到安徽公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到五四前后他的教育事业达到顶峰。五四前期(19161919年)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个性主义,认为当前的要务是塑造新一代的国民:“敛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见所需乎为国献身之烈士,其量尤广,其势尤迫。”五四后期(19201923年)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他强调教育应建设在社会的需要上面,学校应破除“闭关主义”,向全社会开放。

——摘编自郭秀文《从专注个人到重在社会——陈独秀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的演变轨迹》

材料二   下表为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4位同学收集到的“五四”之后陈独秀的教育新思想。


甲同学
“一群之进化,其本本固在教育”,“不注意工业,盲目提倡教育,真是痴人说梦”

乙同学
“‘人是政治的动物’,除非不是人,那(哪)能够不问政治?‘不问政治’
这句话,是亡国的哀音,是中国人安心不做人的表示”

丙同学
“广大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只有与广大劳动群众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共同推翻反动势力,建设新的国家”
丁同学“现在各国的蒙小学堂里,顶要紧的功课,就是‘国语教育’一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前后陈独秀教育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教育新思想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是开凿于西夏中晚期的瓜州榆林窟《锻铁图》。图中鼓风用的竖式双木扇风箱是当时先进的鼓风设备,可打制包括兵器在内的精良铁器。此图可用于研究当时(     
A.经济转型的趋势B.西夏百姓的生活水平
C.国家分裂的态势D.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2023-02-17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1686年,康熙帝在给《大清一统志》编篆者的上逾中说,国家疆域错杂,幅员辽阔,“务求采搜闳博,体例精详,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指掌可治,断地成图”。编纂《大清一统志》有助于
A.促进对外交流B.缓解社会危机
C.巩固国家疆域D.活跃思想文化
8 . 《耕织图》是一个别有的味的农书系列,它以图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记载了古代人民农业生产的场景,并配有写实般的诗文,加以补充说明。如图是乾隆帝命宫廷画师陈枚临摹前代《耕织图》所绘(局部)。据此可知,《耕织图》的创作反映
A.牛耕得到普遍推广B.小农经济得到发展
C.政府重视劝课农桑D.政府推广新式农具
2022-01-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和整理“中国共产党党史”专题资料时,发现了一枚纪念币(如下图),据此可推断
A.此纪念币可能发行于1990年
B.此币纪念的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重大转折
C.此币纪念的是国共第二次合作
D.此币是研究近代中共党史的第一手史料
2021-07-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佛教学者便也风云星宿、图道运变,奠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而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则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多元性B.佛教思想冲击传统文化
C.佛教具有很强的调适性D.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