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变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反对统治者巧取豪夺,穷奢极欲,维护平民的生存权;另一学者则从绝对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出发进行政治设计,只为君主谋,不为天下谋,该学者评述的两个学派是
A.儒家、法家B.墨家、法家C.儒家、兵家D.墨家、儒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2016-12-13更新 | 1191次组卷 | 30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拓团”分布地区主要是抗日力量存在的游击区,特别是军用铁路沿线为重点。日本通过开拓团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东北原住民村庄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成村”,不断地将东北由其占领的领土变为其“国土”。“开拓团”还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者。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移民者的生活混乱不堪。特别是青少年移民还要接受3年严格的军事训练,更使他们难以忍受,绝望与动摇情绪日浓,自杀、逃跑事件司空见惯。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量输送移民的政策,“开拓团”处于崩溃的边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日本的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

——以上材料摘编自姜廷玉、李戈瑞《揭秘:历史上的日本“开拓团”》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华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移民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皇太后和她的顽固派支持者们在1898年解除了光绪帝和康有为的权力,但是1901年之后却采取行动实施他们的大部分激进的改革计划。”对于慈禧太后的这些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缓和严重的社会矛盾
C.实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宗旨D.起到了稳定清朝统治的作用
6 . 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末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A.制度创新B.武力掠夺C.和平崛起D.民主强国
7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极端落后
B.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C.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推行
C.宗法制的实行
D.皇帝制的创立
9 . 2013年是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这里“雏形”主要指(   
A.以考试为选拔方式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
C.由地方以品行推荐D.注重门第和家世
2016-12-12更新 | 733次组卷 | 17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联?
A.屈原
B.辛弃疾
C.杜甫
D.李白
2016-12-12更新 | 183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定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