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文明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经过夏、商、西周三代的连续发展,到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春秋战国之后,继续向秦汉时期的更高阶段发展。公元4、5 世纪,中原地区发生过的民族移动及以少数民族为最高统治者的诸政权,本质上都只是朝代的分合或更替的问题。此后,在元代和清代两度出现的少数民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的皇朝,本质上也是各族上层统治者的联合政权。所以,中国作为政治实体在历史上从未被外力所中断。在文化史上,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也从未中断。与其他先后消亡的古代文明相比,中国文明具有不断自我更新、 自我代谢的能力,历尽危机而未消残壮志,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地生存下来。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导论》整理

材料二:孝文帝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不仅推进了北魏国家和拓跋鲜卑等少数民族社会属性的封建化,也促进了北魏各少数民族同汉族的民族融合。有学者统计, 自魏晋到南北朝,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总人口数多达千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北朝民族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领导开创井冈山根据地,而且从理论上逐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明确的说明: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 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同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2013~202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6%,大大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也高于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经济增长率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增长2.2%,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2013~2021 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 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文明发展连续性的主要表现以及支撑这一连续性的深层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体现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中国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的优势。
2024-03-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解读下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
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变化表
年份农村总产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产值占比产值占比产值占比
1985392473233982.432188.236909.4
1995591753692562.41355222.9869814.7
20051752897923145.26240335.63365519.2
201037652614458538.415814242.07379919.6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农村统计年鉴》;单位:产值为亿元,占比为%。
A.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多元化B.农村产业结构完成升级
C.农业失去国民经济基础地位D.逐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2022-02-0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根据如图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A.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B.新建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单位:家)
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D.对外战争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
2020-09-1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
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
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
2016-10-11更新 | 308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如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时期(     
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9.1%17.9%18.5%
A.个体私营经济出现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产业结构升级完成D.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是西汉初年人口迁徙表(部分数据)

时间迁徙概况史料   出处
高帝九年
(公元前198年)
徙齐楚大族昭、屈、景、怀、田氏五姓,燕、赵、韩、魏之后和豪杰名家10余万人于关中,并迁官吏2000石、巨富者于长安。《汉书·高帝纪下》
《汉书·刘敬传》《汉书·地理志下》
景帝五年
(公元前152年)
募民迁阳陵,赐钱二十万。《汉书·景帝纪》
武帝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
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又徙郡国豪杰及訾(钱财)三百万以上于茂陵。《汉书·武帝纪》
武帝元鼎五年
(公元前112年)
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注:阳陵、茂陵位于长安周围;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地区纳入汉朝疆域。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西汉初年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
2023-09-22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图为1952—1957年中国经济发展数据图,从图中信息可知该时期(     
A.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基本实现B.农业生产呈现下降趋势
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体现D.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2022-12-28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综合历史试题
8 . 下表的数据作为直接论据,最适合用来探究的主题是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
19506187852733484
19651223119269102941
19803172100801480011141
A.两极格局瓦解与多极化趋势B.国家政策对重工业发展的影响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工业化D.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
9 . 下表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统计情况,这一数据变化反映出(     
南方北方
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2080万40%3120万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5500万65.5%2900万34.5%

A.阶层流动明显增强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北方经济持续衰退D.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应星已注意到了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如留心人力踏转龙骨车和牛力转动龙骨车之间的功效差别,推算了一亩稻秧可供移栽的面积和稻秧生长的时日,比较了胡麻、菌麻子、樟树子的榨油量。材料说明宋应星的研究(     
A.推动了明朝后期传统科技完成转型B.已接近近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
C.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工艺相关知识D.逐渐成为当时科技领域的主流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