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冯道(882~954),“少纯厚,好学能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皆居高官显爵,自号“长乐老”。其自诩:“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

——据《长乐老自叙》等

材料二   史臣曰:(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

——《旧五代史》

材料三   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

——《新五代史》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冯道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2021-06-08更新 | 6874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确(1604-1677)是明清之际的理学家,提倡经世实学,对农业有一定的关注。他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农焉而已矣士力学,农力耕,二者皆本务也。他将形而上的“天理”载之于具体的家庭日用,遵从耕读传统,强调农业是治生的根本途径。鉴于水利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陈确积极句当政者呼吁兴修水利,并以人之疾病为喻,认为兴修水利要及早而行,方可减少水利设施修筑的难度。在对农民面临的生产环境、赋税压力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困猴络予关注的同时,他指出:“族葬不限世数,子孙昭穆置穴,地尽斯止。计三亩之坟,便可葬有相。”

--摘编自李志坚《陈确的农学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陈确的农业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确农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众多富有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留下众多关于家国情怀的名言名句。

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班超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赵一曼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方志敏

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

钱学森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从上述材料中分别选取一句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名言名句,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江南棉布号称“衣被天下”,当时,上海的标布“走秦晋、京边诸路”,“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清代江南棉布往销国外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由于棉布出口量大,乾隆时,还有人主张禁止棉布出口,以为“止计松江、苏州、常州三郡,出洋之棉布流转内地,可多被数百千百万穷民”。这一主张未被清政府采纳,此后,棉布出口亦未减少。据统计,自1817〜1833年,各国商船自广州运出的南京棉布共1900余万匹,平均每年110余万匹。

——摘编自李雪梅《明清江南棉纺织业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受原棉出口需求的刺激,这一地区的棉花种植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明显扩大。《上海乡土志》载:“吾邑棉花一项,售与外洋,为数甚巨。”19世纪70年代中叶,“上(海)、南(汇)两邑以及浦东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二”。松江县,“改禾种(棉)花者比比焉”。……在棉花主要产区的南汇县,“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遍地皆是。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淘汰矣”。

——摘编自戴鞍钢《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状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上海开埠后棉纺织业发展的变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严复认为:“有一道于此。是以愈愚矣,且由是而疗贫起弱焉,虽出于夷狄禽兽,犹将师之,等而上焉者无论已。何则?神州之陆沉诚可哀,而四万万之沦胥甚可痛也。”这一思想观念(     
A.冲破了华夷观念的藩篱B.洞察中国落后的历史根源
C.表达了改良政体的诉求D.饱含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中的内容是历史上著名人物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这些评价都(       

评价者

评价

唐代、李吉甫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唐代、皮日休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明代、顾炎武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A.猛烈抨击隋炀帝的暴政B.都强调了运河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C.都肯定运河的积极影响D.都辩证地指出了隋炀帝的功与过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日:“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2021-07-08更新 | 5922次组卷 | 49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鲁国季氏曾放逐鲁昭公,主持鲁国国政,鲁昭公至死也未能回鲁。晋国的史墨评论说:“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辅佐)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史墨的评论反映了
A.分封制度的瓦解B.民本意识的增强
C.百家争鸣的现实D.辅贰制的有效性
2021-12-13更新 | 307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