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某一个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关于我国某民主革命势力发展态势三幅图片,下列有关的解说正确的是
A.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态势
B.图一到图二出现的原因是中共左倾错误的结果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三的原因
D.图二到图三的发展是中共反击国民党的结果
2 . 0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一统”理念贯穿于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全过程,经过历朝历代的总结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总体而言,“大一统”理念从秦朝到汉朝时期经历了“实践”“成熟”两个主要阶段的演进过程。

——根据李龙、刘玄龙《“大一统”理念的法学解读和时代底蕴》


结合所学的秦朝或者汉朝知识,用史实论证其是如何实现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写一个朝代即可,至少写出四个以上史实)
2023-11-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晋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少数民族相继向中原迁徙,在北方建立起许多政权,这些政权大都自称是黄帝后裔。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繁导致民族迁徙D.中央集权制度不被认可
4 . 以下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与解读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解读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民族平等原则得到了法律认可
B“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之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与被选举之权利”国家依法组建责任内阁制政府
C全国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总揽全国政务”“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三权分立机制依法得以确立
D“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A.AB.BC.CD.D
5 . “新时代”一词是20世纪初中国民族国家意识生成之后,在中国出现的具有政治、社会和文化符号意义的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时代”内涵的变化

时间

内涵

20世纪初

君主立宪的“新时代”

1911年前后

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20世纪20年代

实现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1931年

抗日救亡的“新时代”

1949年

进入“站起来”的“新时代”

——摘编自史宏波、黑波《近代以来“新时代”概念之考辨》


结合所学知识,对“新时代”内涵的变化进行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4-06更新 | 852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在论及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关税问题时,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的规定是:“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物饷费,均应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案例缴纳”。后清方签订者耆英认为《南京条约》中诸多内容需再行商议,并向英承诺保证“所有税饷一切事宜,俟十月(即公历11月)到粤后,再行妥议。”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清政府极其缺乏近代主权意识
B.协定关税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
C.清政府迈出了主动开放的步伐
D.中国在中英贸易中由逆差转向顺差
7 . 如图是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西周康侯簋。内部24字铭文记述了它的由来,其大意是:“王来讨伐商的城池,把卫封赏给了康侯,沫司徒疑为纪念亡父,铸造了这尊青铜器。”“簋”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关于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记载了周伐商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
B.铭文作为书法字体之一富有图案美
C.祖宗祭祀体系是周朝礼制重要内容
D.它与后母戊大方鼎属于同一个朝代
2021-05-12更新 | 363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谣谚,即歌谣和谚语的合称,短小精炼,便于流传,其中颇多直接反映人民思想感情之作。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春不耕,秋不获。军不如县,县不如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洲。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炮石,却管安石。

——据赵瑶丹《论宋代谣谚》


选择材料中三个谣谚并分别加以解读,得出一个关于宋代历史的结论。(要求:解读深刻、准确,结论与解读要有内在联系,史论结合)
2022-05-18更新 | 573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估计》统计表(单位:亿两)。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1870年1890年1908年1920年1936年
国内生产品9.6810.3218.0257.61109.01
进口商品0.711.424.978.4911.16

①国内市场商品总量不断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③列强倾销商品,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国家政策调整和国际环境变化影响市场商品总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A.第一次热潮根源于儒学的产生B.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的交融
C.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D.第四次热潮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