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从海上入侵我国沿海地区,迫使我国签订了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开始由传统海洋意识向近现代海洋意识转型,许多仁人志士开始放眼看世界,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大多是有关海防之策。这种消极被动的海防观念在甲午海战中随着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而破产。严重的海疆危机,也唤醒了少数中国人的海权意识。孙中山指出,海权是国家主权范畴,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国家独立、恢复主权是争取海权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中国领导人根据当时海洋斗争的实际需要,制定了一些重要政策,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中国政府深切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关于领海问题的声明和对南海诸岛与钓鱼列岛的主权宣示等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体系,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不断更新,逐渐向现代海洋意识过渡。现代海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全面的海洋意识、主动的海洋意识、开放的海洋意识。

——据徐质斌《海洋国土论》整理

任选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以来海洋意识的变迁与发展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选择的时段与史实相互吻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3-24更新 | 9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毛泽东《论新阶段》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5-19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届高三五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对所有官吏的任用都实行一定范围和程度不同的回避制度。从回避内容来说,可分为亲族回避、籍贯回避和职务回避三种。从回避的职官来说,可分为京官、地方官和一些特殊地位的官。一般来说,所有官吏都实行亲族回避,地方官吏实行亲族和地区的双重回避。一些重要的官吏则另有特殊要求的职务回避。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监察官回避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朝监察官回避制度。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7年底,迟福林成为第一个到海南的中央下派干部。在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初,他充当了市场经济和股份制改革的“研究者”“设计者”,推动了大特区的快速发展。1991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成立,迟福林作为主创者,探索“官方背景、民间机构”的体制创新路子;1992年,全国股份制培训班在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举办,培训班学员“成为全国股份制改革的一、二期‘黄埔军校生’” ,该院成为影响海内外改革研究的机构。从“特别关税区”到“国际旅游岛”,海南的多项重大战略决策,都与迟福林有关,他提出的许多前瞻性设想都在逐步实现。到2018年,海南GDP达4940.7亿元,较1987年增长了70多倍。

——摘编自刘宁《迟福林:为改革开放书写“思想文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迟福林在海南改革工作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迟福林在海南改革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原因。
5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通商战争。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国则希望维持现状;关于通商问题,英国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求维持原状。”这一评述意在说明(     
A.禁烟运动是战争的诱因B.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
C.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D.战争主因是中西文明差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着手进行改订新约运动。按照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原则,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特权成为运动的目标。通过重订新约,改变了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均一税则(即凡进口货物不分普通品与奢侈品,均纳5%的关税),规定了进口货物按性质分级纳税。南京国民政府还颁布了《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规定“外国人应受中国各级司法法院之管辖”“外国人犯违警罚者,由法院或警察机关审讯之”。并同比、英等国照会签订收回天津、威海卫、厦门等租界的专约或协定。改订新约运动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南京政府收回的这些权利是不彻底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政府急于向国联乞援,不敢得罪列强,改订新约运动最后偃旗息鼓,有些内容并未达成。

——摘编自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耕读传家”、“耕读结合”这一现象存在于几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它的形成与古代农耕文明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密不可分。春秋时期墨家成员既从事教学也从事劳动生产,他们崇拜的是大禹“沐疾风,置万国”“形劳天下”的刻苦精神;宋代陆尤渊在象山精舍,率领弟子开山造田,聚粮筑室,相与讲习。明代著名理学家吴与弼长期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者甚众,其学生一日未早起,他便大声斥责说“秀才,若为懒惰,即他日何从到伊川(程颐)门下?又何从到孟子门下?”耕读结合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劳作教育的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改编自胡青《耕读——中国古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材料二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的教育方针。

——改编自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耕读结合”长期存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动教育。
2020-09-2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

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庐山真面目”。

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

杨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