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  )
A.分封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023-03-07更新 | 336次组卷 | 56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文馆词林》(贞观年中巡抚高昌诏)记载:“高昌(属今新疆吐鲁番)之地,虽居塞表;编户之甿(外地迁来的百姓),咸出中国。自因隔绝,多历年所,朕往岁出师,应时克定,所以置立州县,同之诸夏。而彼土黎庶,具识朕心,并变夷俗服习王化,家慕礼让之风,人事农桑之业。联爱养苍生,无隔新旧,引领西顾,嘉叹良深。宜遣五品一人,驰驿往西州,宣扬朝旨,慰劳百姓。……彼州所有官田,并分给旧官人首望及百姓等。”

——摘编自王恩春《从安西、北庭都护府的设置看唐朝对西域的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对西域的治理举措。
(2)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材料中唐太宗某一治理举措予以简要评析。
2023-12-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辽史》记载:“契丹……宫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表述的是(     
A.中书门下省B.南北面官制C.猛安谋克制D.四等人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为部分典籍中对汉代历史人物的记载。这在客观上反映出汉代(     
出处内容
《后汉书·王充传》(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闻所卖书
《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
《续汉书》荀悦十二能读《春秋》。贫无书,每至市间阅篇牍,一见多能诵记
A.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B.市场交易的繁荣
C.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D.学校教育的发展
2023-04-28更新 | 46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5 . 下图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宅兹中国”,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铭文中的“中国”概念指(     
A.政治上的行政中枢B.经济上的农耕土地
C.地理上的国之中央D.生活中的天子寝宫
2023-02-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陆游集》记载,“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苏州、常州)熟,天下足。”该史料能印证宋朝(     
A.政治中心的东移B.商品经济的繁荣
C.长途贩运的兴盛D.经济重心的南移
7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南齐秘书丞(王肃)肃初入国(北魏),不食羊肉及酪浆,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经数年后,肃与高祖(北魏孝文帝)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材料反映该时期(     
A.民族交融发展B.政权更迭频繁C.江南得到开发D.少数民族内迁
2023-02-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有关学者考证:夜郎国的统治地域主要是在今天的贵州省。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榨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当时西汉政府对夜郎的管理手段最有可能是(     
A.分封同姓子弟B.设置行省管辖C.设置郡县管理D.设节度使控制
2023-02-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朱熹《增损吕氏乡约》记载:宋代以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一类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等新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A.社会成员流动性增强B.社会习俗出现根本变化
C.门第观念已明显淡化D.政府对社会控制力减弱
2023-12-04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非选)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鸦片战争后,广东、福建地区的农家手工织布已经基本上采用进口洋纱,以至于“觅一纺纱器具而不可得”。但据上海、江苏、广西地方志记载,当地“纱线均手车所纺”“乡人尚未行用机纱”“布料多为土货”。这些现象说明,近代中国(     
A.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变动更加迅速B.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开埠通商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长江流域发展模式相对滞后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