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以下三幅图是出土于三个不同地区的花纹彩陶盆。这些器物均产生于(     


图1甘肃秦安大地湾花纹彩陶盆


图2河南省三门峡市庙底沟花纹彩陶盆


图3江苏邳州大墩子遗址花纹彩陶盆


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后期
C.新石器时代中后期D.早期国家时期
2022-11-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如图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疆域图,说出两条判断的理由。

材料二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统一思想”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   清朝前期大事记   

时间事件
1653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设置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
1793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权。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并概括其共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图,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农民起义冲击统治B.外戚势力的膨胀C.皇帝对宦官的信任D.君主专制的弊端
4 . 如图为中国古代农牧界线变迁图。导致这一变迁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经济重心转移B.政府重视经略边疆
C.汉匈经济文化交流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2023-06-01更新 | 1067次组卷 | 23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研究发现,气温每变化1℃,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就变化10%左右;年平均气温下降2.1℃,生物的分布区域就要南移2~4个纬度。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近三千年来的气温变化情况。以下可用此图解释成因的现象为(     

注:图中横线(23℃)代表2006年我国海面温度
A.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B.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
C.蒙古汗国大规模西征D.明朝初年政治中心北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活动分布和思想主张


   

1

材料二   宋明理学家的籍贯分布和主要思想主张


   

2

材料三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也可称为三次价值革命。第一次是传统价值观的形成期,即从远古到周礼的确立;第二次是传统价值观多元发展与同构期,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至董仲舒整合成为天人感应神学的价值变革;第三次是传统价值观的震荡与复归期,即从魏晋价值震荡经隋唐三教互补、三教合流至宋代整合成为理学。从北宋至明代中叶处于封建社会后期,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价值观念体系得以营建,但它不是对“三纲五常”为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的简单继承,而是一种上升的发展,即在儒释道价值观念的进一步融合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由外在的行为规范向内在的伦理道德的重大转折。……厘清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历程,目的在于归纳与总结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特征,以深层次把握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规律。

—摘编自谢霄男、李净《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演进历程、特征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上述思想领域界发生的两次重大变革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并指出思想变革过程中地理分布格局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演变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2023-09-2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7 . 如下图是冷战时期《人民日报》有关美国的报道。该图可以说明(     
A.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到冷战影响B.《人民日报》的意识形态色彩强烈
C.中美两国的经贸交流渐趋密切D.中美关系的变化影响中国对美语态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敦煌文化成为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明体系交汇融合的结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就是一个缩影……通过丝绸之路,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实现了交流和对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不同文明实现了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季羡林先生说过: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并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四书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札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与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文化成为四大文明交汇融合结晶的原因及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2023-03-23更新 | 389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地理学家贾耽在绘成《海内华夷图》后,上奏唐德宗,奏章中既谈到安国为《西戎志》中的地理名词,又将辽东、乐浪与黔州、陇西等地并称(而不以“四夷”冠称),“郡县纪其增减”。据此推断,辽东地区(     
A.得到了唐朝中央的有力管辖B.最早于唐德宗时期归附中央
C.从唐代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D.行政级别高于其他边疆地区
2023-05-27更新 | 677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冲刺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下图。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