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 | 中期 | 后期 |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
北方 | 278人 | 84.5% | 274人 | 63.9% | 121人 | 40.3% |
南方 | 51人 | 15.5% | 155人 | 36.1% | 179人 | 59.7% |
A.北方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 B.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 |
C.南方士族力量日趋强大 | D.政治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A.闭关锁国政策松动 | B.时人眼界扩大 | C.国人海权意识加强 | D.中外交流频繁 |
A.构建了统治所需的官方哲学 | B.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观 |
C.昭示了新王朝建立的合法性 | D.促进了文化传承与民族交融 |
A.宣扬民主启蒙的思想 | B.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C.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 | D.反映了对传统体制的反思 |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B.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D.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 |
A.宣扬托古改制 | B.承袭华夏传统 | C.突出个人功业 | D.标榜君权神授 |
A.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状况 | B.实现了农产品的自由流通 |
C.促进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 | D.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
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 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