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外交方针与政策,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外交(       

时间

国际局势

外交方针与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

美苏冷战,两级格局

“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世纪60年代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

20世纪70年代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一条线”“一大片”团结从美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这一条线上的国家及“一条线”周围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朝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方向调整,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
A.体现独立自主与国际国内形势相结合B.紧密地围绕着意识形态的斗争在发展
C.充分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D.积极构建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新关系
2 . 元朝根据统治需要,在吐蕃诸部归附后,结合当地实际,设立宣政院统辖西藏世俗事务和宗教事务,推行政教合一制度。灭大理后设云南行省,并根据当地多民族的复杂状况,推行土司制度,承认各族首领的传统地位且任命其兼任政府官吏。据此可知,元朝(     
A.实现各民族平等自治B.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C.推行因俗而治的政策D.积极推动各民族汉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无战不败,败必偿款”的情况下,清朝的公文也“每每讳赔款为抚恤”。对此,列强纷纷诘问,往往最后不得已由主事官员公开道歉,才息事宁人。这反映了晚清外交(     
A.旨在息事宁人B.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C.捍卫国家尊严D.坚持天朝上国思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十七年(1678年)以后,中国人口走出明末以来的低谷,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持续增长。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近百年间,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8‰,略低于唐宋两代的最高水平。迨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朝治下人口约为3.1亿,大大突破了此前历代的人口规模……从内地以至边疆,亿万百姓出于生计所需,普遍开展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生产经营活动,统治者也多鼓励支持,竭力开发利用土地、森林、矿产等各类自然资源。特别是在边疆各地、南方山区,众多移民以种植粮食或经济作物为生,其他如矿冶业、林业等经济开发活动也颇具规模。各类丰富的资源由此转化为各色产品,极大地丰裕了整个社会的物质,呈现出堪称盛世的富庶景象。

——摘编自孙兵《人口、盛世与民生:对于清前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

材料二   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即使种植之法既精,糠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摘编自汪士铎《汪悔翁乙丙日记》

材料三   回顾这些,我不禁想到一个很大的历史嘲弄:作为人口增长推动力之一的康熙帝、雍正帝的“仁政”却播下了使大清帝国衰落灭亡的种子,并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导致近代中国的经济困难。

——摘编自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乾年间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清帝国衰落”的表现并分析其衰败的根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奉行法家思想的商鞅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在他的主持下,秦国进行了全面的军事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郡县征兵制为主的兵役制度,将军事组织与行政组织合一,保障了兵源,加强了军权的集中,并规定地方官员负责地方军队的训练;由于征兵制是普遍征兵,秦国通过变法建立了完整的户籍制度,按户籍征兵,对征兵对象、期限、年龄都作了规定;军队编制实行六级编制;军官任免制度化,军功爵制就是以功能授官原则的体现;等等。商鞅的军事改革使秦军战斗力空前强大,成为秦灭六国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沈钰清《从商鞅变法看军事制度改革》

材料二   新政启动后,朝廷于1903年设立练兵处,管理全国练兵事宜。练兵处招揽了一大批回国的留日军校生,他们将日本的军事书籍大量翻译过来,并结合国内的情况,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练兵的政策文件。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军事学堂体系。练兵处在参考日本体制的基础上,设立了四级学堂体制;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陆军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制定了新军的营制衔章。新政启动之初,朝廷募练常备军、续备军、巡警军。常备军的编制和日本陆军师团基本一致,还规定了陆军番号统一编列等;颁布了一系列军事建设的规章制度,详细规定了官制、服制、礼节、旗式等,逐步完善了新军制度。还以“日操”代替“德操”。在改用“日操”的同时,新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也开始装备日械。

——摘编自马雷《清末军事改革中的“师日”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军事改革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中的军事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代中国某一法案规定:“大总统得提出法律案于参议院”,“大总统对参议院议决事件如不同意,得于十日内咨院复议”,“参议院依据法律授予大总统委托立法权”。据此可知,当时(     
A.总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B.南京临时政府即将成立
C.民国总统拥有专制权力D.中国进入政党政治时代
2022-11-07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剑江中学2022-2023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53年秋,太原钢铁厂确立了“围绕苏联专家建议,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工作方针。其中,炼铁部通过贯彻苏联专家的建议,从停炉到修炉、从烤炉到烘炉、从原料整理到炉顶调剂再到炉下操作,形成了一整套操作规范,强调技术操作规程就是厂规、厂法。这些做法(     
A.实现了苏联高科技的快速转移B.为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奠定了基础
C.顺应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需求D.提升了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效益
8 . 戴逸在《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中说道,直到18世纪,当时正处在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如果只把它和汉、唐、元、明作纵向比较,而不进行世界性的横向比较,中国封建社会看起来仍具有活力。作者意在说明(     
A.中国封建制度仍有可取之处B.世界各国发展都超过了清朝
C.同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较优越D.盛世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宋刑统•侵巷街阡陌》规定,凡是侵占街道、巷道、乡道来搭建经营的,都要罚以70大板。京城组建街道司,负责维持市场秩序、卫生、交通等情况。据此可知,宋代(     
A.宋代街道治理混乱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
C.坊市制度彻底打破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历史学家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到,清末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的重大责任不外乎是“富国强兵”,而“五四”期间的中国人与之不同,他们明白当前的急务是把中国从列强的辖制下解救出来,他们团结群众的口号是“救国”。他意在强调
A.清朝末年中国人思想未觉醒B.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五四运动促成了民众的觉醒D.国人觉醒起始于五四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