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市场已到了“无货不美,有美皆备”的地步。据统计,上海、天津各大公司的美货已分别占到全部货物的50%以上。下列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D.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2 . 明代正德年间《姑苏志》中记载当地“农既专力,其用心自精,占测气候,详密多验。”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农业生产注重了精耕细作B.理学观念渗透到生产实践
C.农学发展有一定神秘色彩D.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
2023-05-2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3 . 20世纪30年代,福建龙岩县的一位陈姓老婆婆拿到政府颁发的“耕田证书”,拿到证书后婆婆喜不自禁,跑到自己的田里大唱山歌:“阿婆苦了几十年,军队来后分了田;田契换上耕田证,土地还家喜连连。香糯酿酒美又甜,酒甜难比有了田;酒甜只能甜一时,有田就能甜年年。”耕田证书和相关歌谣在当地流行(       
A.表达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必胜的信念
B.歌颂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成就
C.彰显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改革赢得民心
D.记载了国统区缓和阶级矛盾的成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7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7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2017年7月1日敲响”17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中的图片中,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口”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023-05-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婚姻不问阀阅,直求资财,是宋代比较普遍的现象。庆历年间,身任馆阁之职的凌景阳,与酒店富户孙氏女结婚;吏部侍郎孙祖德,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哲宗年间,许州豪民盖渐,家资巨万计,女三人,“有朝士之无耻者,利其财,纳其仲为子妇”。这反映了(     
A.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B.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质变
C.理学的影响力逐步衰微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婚姻观念
2023-05-03更新 | 1054次组卷 | 1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三十年代随着日本入侵的威胁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对经济的统制程度日渐加深,至1935年时,全国2566家银行有 1971家被国民政府控制,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地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江浙财团开始瓦解。

材料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最终走向衰弱和瓦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唐宪宗年间),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出现反映(       
A.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D.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
8 . 宋仁宗时,宰相杜衍对皇帝私自发下的“手诏”,一概不予放行,“每积至十数,则连封而面还之”,皇帝也拿他没办法,只好称赞他“助我多矣”。据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有所强化B.皇权受到相权制约
C.分权原则得到贯彻D.中枢决策权力转移
9 . 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中指出,五四运动时期的工人罢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基于政治和爱国的大罢工,工人的目的不是要求加薪或改善他们的待遇,而是向中国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议。这反映了当时(     
A.无产阶级的力量弱小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D.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
10 . 据研究统计,从1844年到1856年的13年间,中国茶叶出口量增长85%,六千余万磅;丝的出口量从1844年到1857年的14年间,增长了10倍多,八万四千余包,大大超过鸦片战争前。这表明当时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壮大B.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C.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已被卷入世界市场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