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隋唐科举取士兴起,成为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指定一个自己的儿子通过荫庇获得入仕资格,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仙李白,才华横溢,一生却从未参加过科举,而是通过“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请见当权的人)的方法,在别人推荐下,被征召到长安,成为文学侍从之臣。由此可知(     
A.科举尚未形成风气B.唐朝选官制度多元
C.八股文非李白强项D.荐举仍是入仕主流
2 . 明朝初年,官府规定“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质交易,违者罪之”。至宣德年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     
A.白银大量涌入B.奢靡之风日消C.宝钞信誉破产D.长途贩运兴盛
3 . 明初,人们的生活秉持着简约、质朴的作风,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制度。然而到明朝中后期,人们开始追求奢靡的生活方式。许多腰缠万贯的富人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引起了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和渴望。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国家管理失控
C.富裕阶层的示范D.从众心理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洋务运动中后期兴起许多民用工业,大多数企业都是“官督商办”的形式,即由商人集资创办企业,清政府任命官员对其监管。这种经营形式(       
A.加剧清政府财政困难B.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
C.带有半封建主义性质D.阻碍了近代化的发展
5 . 近代宪法编修的历史折射了民主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有权颁布法律,发交议案,召集及解散议会,设官制禄,黜陟百司,编订军制,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及订立条约,宣告戒严,爵赏恩赦,总揽司法权及在紧急情况下发布代法律之诏令。并且“用人之权”,“国交之事”,“一切军事”,不付议院议决,皇帝皆可独专。另外,又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的义务。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等权利和自由。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四  宪法起草小组从1954年1月开始工作,到3月形成了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宪法草案初稿,共历时两个多月,相比临时约法起草多了一个多月。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公布后,全国人民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讨论。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全国人民参加讨论的人数共有1.5亿多人,在上海,全市627万人口中270万听到了有关宪法草案的报告,156万参加了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了16.5万条意见和建议。1954年3月25日起全国政协组织了17个座谈小组进行了讨论,共讨论40多天,参加者500多人,开会260次。宪法学界编写了30多本小册子,全国各地成立了各种机构来引导宪法草案的讨论。这为人民更好地认识宪法打下了基础,树立了人们对最高规范的信心与内在认同,并以此为起点确立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基石。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的局限性。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何体现民主。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共同纲领》诞生的条件。
(4)依据材料四,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进步性,在起草过程上有哪些具体体现?
2023-07-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某学生探究唐朝赋税制度,整理知识,据表格可知(     
租庸调两税法
纳税人范围农民是缴税的主体。不课税者包括贵族、官员及其嫡亲、太学生、僧侣、孝子贤孙、义夫节妇、老残笃疾等农民是其中的一部分,缴税不分主客户,除鳏寡独孤不支济者,其他一律缴税
征税项目以人丁为主,分租庸调三种分地税和户税
征收物品以实物缴纳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
缴税时间缴税时间不一分夏、秋两征
①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古代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
②户税纳钱,地税交实物,一定程度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租庸调制和两税法都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④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是基于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6-22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023-06-10更新 | 7515次组卷 | 38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2023-06-10更新 | 7084次组卷 | 40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38年1月1日,《抗战漫画》在武汉创刊,其创刊词说:“我们决以漫画宣传队为中心,集合留武汉同志,培养一个新的生命,来刺激全国同胞的抗战情绪,和敌人作殊死之战。”表明(     
A.武汉会战必将胜利B.国民政府组织抗战
C.敌后抗战形式多样D.文艺服务现实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申请复关到入世,我国走过了15年。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中国入世(     
①对经济体制改革产生深刻影响②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③促进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④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