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为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该漫画反映了(     
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B.列强支持下的军阀割据混战
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D.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2022-11-17更新 | 249次组卷 | 16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8年1月1日,《抗战漫画》在武汉创刊,其创刊词说:“我们决以漫画宣传队为中心,集合留武汉同志,培养一个新的生命,来刺激全国同胞的抗战情绪,和敌人作殊死之战。”表明(     
A.武汉会战必将胜利B.国民政府组织抗战
C.敌后抗战形式多样D.文艺服务现实需要
3 . 20世纪初,革命党人运用传统的诗词、戏曲等艺术,又吸收外来的话剧、漫画等,生动形象地宣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清革命的时代主题。革命党人的这些活动(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B.实践了三民主义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有利于思想解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7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7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2017年7月1日敲响”17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中的图片中,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口”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023-05-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07年《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从右至左依次为坛、提勺、漏斗、壶)(     
A.官府搜刮民脂民膏B.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D.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2022-01-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为1898年美国刊载的一幅名为《中国问题》的漫画。漫画中:一名头顶斗笠、手持烟锅的中国农夫在昏昏欲睡,而日本、法国、德国与俄国正在为争夺农夫筐里的果实打得不可开交,墙头上的英国和意大利也跃跃欲试。漫画中所反映的“中国问题”(     
A.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B.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大举入侵D.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7 . 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声》的漫画(下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
C.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D.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
2021-11-1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创作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一幅名为《临渴挖掘“海军港”水井》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
B.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
C.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
D.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1907年《时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有关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漫画《舆论》。画中左上角的葫芦里分别装的是“专制”、“立宪”,落款为依样。画中老人口呼“立宪”,胸藏“专制”该漫画意在说明
A.清政府无视群众民主政治的要求B.内忧外患迫使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预备立宪使清政府陷入孤立境地D.国人看到了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7月25日《新民报》的漫画

材料二       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机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摘自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
(2)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能够胜利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