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

招商局在百余年的时空转换中,作为一个企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材料一   现届江浙海运米数日增,沙宁船只日少,得有华商轮船分运,更无缺船之虞。是一则为领用官船张本,一则为搭运漕粮起见,于国计固有裨助。又,中国长江外海生意全被洋人轮船夹板占尽,近年华商殷实狡黠者,多附洋商名下,……若正名定分,立有华商轮船公局,……而使华商不至皆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弭隐患,尤为计之得者。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折》(1872年)

材料二   招商局1872年以一只……轮船开始创办,第二年增加为4只……1877年……达到29只,实现了一次飞跃。但80年代后……进入了一个停滞不前的时期:1886年……有轮船24只,到1911年时也不过有轮船29只。

——朱荫贵《论清季轮船招商局的资金外流》

材料三   民国时期招商局大事年表(选自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官网)

时间主要事迹
1912招商局临时股东大会议决,同意将局产押借给孙中山临时政府作借款用。
1919招商局海员参加罢工,声援“五四”运动。
1937招商局以“新铭”等7轮在江阴沉船抵御日寇沿江进犯。
又以“海晏”轮在上海十里铺沉船御敌。
继以“新江天”轮沉船御敌。
招商局所属南京、镇海、定海三分局的趸船〈共4000吨〉在江苏龙潭沉船御敌。

材料四   材料五   招商局创办的中国“第一”(资料来自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官网)

时间主要事迹
1979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
1981第一次公开招聘人才
1983国内第一次打破“大锅饭”
1985中国第一家保安公司—蛇口保安公司
1987中国第一家企业投资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
1988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
(1)以下与轮船招商局创立的相关历史事件是(单选,填字母)(     
A.太平天国起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
(2)根据材料一、归纳轮船招商局建立的目的。
(3)材料四的一组照片反映了香港招商局的起义,该事件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招商局百年历程的看法。
2024-04-11更新 | 5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多元一体。

20199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回顾历史,1939年学术界曾经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其中,刚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与历史学家顾颉刚之间的讨论引人深思。

材料一   我们只有一个中华民族,而且久已有了这个中华民族!我们要逐渐消除国内各种各族的界限,但我们仍尊重人民的信仰自由和各地原有的风俗习惯!我们从今以后要绝对郑重使用“民族”二字,我们对内没有什么民族之分,对外只有一个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顾颉刚(19392月)

材料二   依我们看来,文化、语言、体质上的分歧是不容易混一的,若是我们的目的在建设一个现代民主国家,文化、语言、体质上没有混一的必要。若是我们的国家真能做到“五族共和”,组成国家的分子都能享受平等,……这个国家一定会受到各分子的爱护。不但不易受任何空洞名词的分化,而且即使有国外强力的侵略,自然会一同起来抗战的。

——《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费孝通(19394月)

材料三   我当初使用这“民族”一名正同你的意思一样,凡是文化,语言,体质有一点不同的就称之为一个民族。但是九一八的炮声响了,伪满洲国在伪“民族自决”的口号下成立了,我才觉得这“民族”不该乱用,开始慎重起来。……我虽是没有研究过社会人类学,不能根据了专门的学理来建立我的理论,可是我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艰危的时代。……我有爱国心,我有同情心,我便不忍不这样说。

——《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答费孝通先生》顾颉刚(19395月)

材料四   后来我明白了顾先生是激于爱国热情,……他的政治立场我是完全拥护的。……因为历史发展本身已经答复了我们当时辩论的问题。答案是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我们这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来之不易,历经几千年,是亿万人努力创造得来的成果,我们子子孙孙自应力保其繁荣、富强、完整、统一。……这一点我希望顾先生能含笑点头,予以同意。

——《顾颉刚先生百年祭》费孝通(19938月)


(1)根据材料一至四,顾颉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至四,概括顾颉刚先生和费孝通先生观点的异同。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顾费两位先生跨越六十多年的辩论的看法。
2022-12-19更新 | 43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科举制

科举制被西方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千年科举探幽》,下面材料均出自《千年科举探幽》解说词。

材料一 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一制度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持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材料二 1793年玛嘎尔尼作为第一个英国使节访问中国时,在他列出的一长串考察清单中就包含有中国的科举制。随后不久,西方一些国家纷纷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陆续引入。……很多的西方学者认为,科举制西传,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对世界的贡献。

材料三 2006年在韩国首尔举行了一个庄重的仪式,在夕日皇宫的勤政殿前,几百人身着朝鲜民族服装,再现了当年科举考试的盛况。……今天的韩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纪念活动,来表达他们对科举制度的尊重和反思。


问题:
(1)隋唐科举制创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陆续引入” 和韩国人“对科举制度的尊重”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认识。
4 . 贤者之争

材料一   文明云者。异于蒙昧未开化者之称也。LA.Civilisation.汉译为文明、开化、教化、诸义。世界各国,无东西今古,但有教化之国,即不得谓之无文明。唯地阻时更,其质量遂至相越。古代文明,语其大要,不外宗教以止残杀;法禁以制黔首;文学以扬神武。此万国之所同,未可自矜其特异者也。近世文明东、西洋绝别为二。代表东洋文明者,曰印度、曰中国。此二种文明虽不无相异之点,而大体相同。其质量举未能脱古代文明之窠臼。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乃欧罗巴人之所独有,即西洋文明也。亦谓之欧罗巴文明。移植亚美利加,风靡亚细亚者,皆此物也。

——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青年杂志1915

材料二   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东方杂志1916


问题
(1)“贤者之争”出现在哪次论战中?
(2)概括材料一、二中两位先生的观点。
(3)谈谈你对上述两则材料中观点差异的看法。
2020-04-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4月高考练习(二模)历史试题
5 . 笔下拳民

义和拳谓铁路电线,皆洋人所借以祸中国,遂焚铁路、毁电线,凡家藏洋画洋图皆号“二毛子”,捕得必杀之。义和团自谓能阻枪炮不发,又能入空中指画则火起,刀槊不能伤……近邑无赖,纷趋都下,数十万人,横行都市。夙所不快,指为教民,全家皆尽,死者十数万人。杀人刀矛并下,肢体分裂……义和团无故杀了德国公使克林德氏,各国联军打破了北京城,为须要中国在克林德被害的地方设立一块石碑,方肯罢休。你说中国何等可耻!义和团何等可恶!

——陈独秀“克林德碑”原载《新青年》5卷5号1918年

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死德公使(克林德)及日本书记官,看不见英人将广东总督叶名琛捉到印度害死,并装入玻璃器内游行示众!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损害了一些外人的生命财产,看不见帝国主义军事的商业的侵略损害了中国人无数生命财产!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人放火的凶暴,看不见帝国主义者强卖鸦片烟、焚毁圆明园、强占胶州湾等更大的凶暴!……剧烈的列强侵略,激起了剧烈的义和团反抗,这种反抗也是代表全民族的意识与利益,决不是出于少数人之偶然的举动。

——陈独秀“我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原载《向导》周刊1924年


问题
(1)陈独秀先生的一生多次站在了中国近代文明探索的前沿,举出一个事例说明。
(2)比较陈独秀先生两篇文章中对于义和团看法的差异。
(3)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2019-11-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练习(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6 . 儒术之兴

中国自汉以后,儒术盛行,其事实始于武帝,此人人能言之。然武帝非真知儒术之人也。武帝之侈宫室,乐巡游,事四夷,无一不与儒家之道相背。其封禅及起明堂,则惑于神仙家言耳,非行儒家之学也。然儒术卒以武帝之提倡盛行,何哉?则所谓风气既成,受其鼓动而不自知也。

——吕思勉《秦汉史》


问题:
(1)据所学列举“儒术盛行”的具体史实。
(2)谈谈吕先生是如何看待汉武帝“独尊儒术”这件事情的。
2019-08-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转型时期。此前中国社会是血缘社会,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此后转向地缘社会,进入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
(1)社会转型时期,“士人”尤为活跃,出现百家争鸣。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

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儒家孔子仁、礼、义
孟子人性本善、①民贵君轻
荀子
法家集权、法治
道家老子与庄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④


(2)社会转型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皇权与相权的博弈。概述汉朝、隋唐、明朝三个时期皇权与相权的博弈的史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转型日渐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②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划线部分属于历史评价的是哪个?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
(5)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的史实有哪些?
社会转型推动社会生活变迁

材料三: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材料四:1912年12月某报载“女士大骂参议员”一文,写道:“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地位。……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

材料五:1919年末《大公报》报道了一则故事: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6)与材三、四和材料五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7)综合材料三、四和材料五,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的社会的看法。
2019-10-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8 .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无法否认的,是导致以上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宋朝的商业虽说从当时世界的标准看来数量庞大,可是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

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但丁抛弃了衰落贵族身份而参加了富豪政治圈;从米开朗琪罗至伦勃朗,他们的赞助人或为教皇或为大绅商。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然则中国缺乏商业革命,不能产生文艺复兴,乃是因为地理环境与技术因素,而不由于意识形态。

——节选自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却没有实现突破的认识。
2019-09-0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3年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文学革命运动之后,一般文学革命的领袖人物,不是努力于创作和翻译新文学,就是回头向所谓“国学”方面去努力。……在国故整理上有最大的贡献的,仍要推梁启超氏。梁氏在史学方面的贡献更大……
每逢一个新的思潮的抬头,必先与旧的思想相冲突,形成各种学术上的论战。……
文体的论战,是“新青年”派和林琴南,章士钊之流的辩驳,其主要的争论是语体和文言……
人生观的论战,对垒者是唯心论者和唯物论者,其主要的争论是科学能否解决人生的问题……
文化问题的讨论,是胡适和其他西方文化论者与梁漱溟等的论辩,其主要的争点是中国究竟应否抛开了自己根本的精神而迷信西洋文化的“德”,“赛”两先生……
政治问题的讨论,是正在争论着的笔战。今日中国应走那一条路以自救?甚么是中国的出路?……胡适等西洋文化论者提出个人本位的民主政治,以为这是中国问题的解答。而梁漱溟等则认民族自救的唯一途径在本着我们东方文化的优点,以改造我们的文化。
社会史的论战是唯物辩证论者的论战,它的争点是今日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的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它代表了主张国民革命者和主张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笔战。
……
把这十余年来中国学术思想的蜕变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阶段:(一)直觉主义的阶段,这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张君劢等;(二)实验主义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胡适等;(三)唯物的辨证论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郭沫若等;(四)东方文化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梁漱溟等。
------《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伍启元1934年
问题
(1)梁启超先生在史学方面的贡献有哪些?
(2)据材料与所学说明“这十余年来中国学术思想的蜕变”的主要内容。(不能摘抄原文)
(3)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2016-12-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