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职任天下之重,群心所归,惟须贤佐,以成圣化。愿君侯大开萧相国求贤之路,1选举之门。既得其人,接以周公之士之意。”:……丞相要负责“辅国政,领计簿,知郡实正国界”;……对地方郡国长官,“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丞相田蚡上书:“言灌夫家在颍川,横甚,民苦之。请案之。”上曰:“此丞相事,何请?”                                                                 

——摘编自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下)》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秦、汉以后,废而不讲,然丞相进,天子御座为起,在舆为下。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丞相的职权,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丞相权力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判断黄宗羲对明朝废丞相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结合所学,概括提出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024-06-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为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状况表(单位:亿元)。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出口交货值直接出口值自营出口值
1995年623553941051
2001年959978554046
A.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对外贸易结构趋向于合理
2022-12-06更新 | 537次组卷 | 10卷引用:浙江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新华日报》创刊后,在全面抗战时期的每个“五四运动”纪念日,都会登载各类文章以纪念五四运动。下图为1938年5月4日发表的社论《纪念五四》内容摘录。这些纪念文章
A.有利于发展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表明国共力量的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C.抨击了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态度D.反映了五四精神内涵已经彻底改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劳动分工“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农产培育“种谷必条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蒇……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工具技术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19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据《南浔志》卷31
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

材料三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分别说明图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标》

材料二   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

年份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数值
(亿元)
比重
(%)
数值
(亿元)
比重
(%)
数值
(亿元)
比重
(%)
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
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
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重点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类工业企业的产值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买及买(卖)殴(也),各婴(悬挂)其贾(价)。”

——《金布律》

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帝乃诏丞相绾法度量诰承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公文书皇帝尽并兼天下

——秦始皇廿六年诏书

材料二 随着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区,朱泾、朱家角、罗店、南浔、菱湖、濮院、乌青、双林、盛泽等成为著名的棉花、生丝及丝绵纺织品集散地。各区域性商人集团的大量出现,各类富商大贾生活条件、生活观念的改变,也冲击着传统的社会观念。

——摘编自张敏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三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79年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代在工商业的管理中采取的措施,请辩证地分析这些措施对工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思想、文化角度指出明清之际“社会观念”变化的具体反映。
(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个问题可供选择讨论: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请从理论创新的角度,分析总结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探索。②“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试以平遥古城为例,写出全国第一家票号的名称及其历史价值;简述平遥古城建筑布局体现的文化内涵。
2020-03-21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湖州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7 .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中心。从如图(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实际反映了
A.政治中心的逐渐东移B.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8 .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老窖。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北伐战争的推动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16-12-13更新 | 25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10 . 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