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2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制造了一系列侵华暴行,其中不包括(     
A.制造南京大屠杀B.组建731细菌部队
C.制造“皖南事变”D.推行“慰安妇”制度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周朝的典制同样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经常被后人提到的典章制度。但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一部分制度到唐朝中期已遭到破坏,最终废弃,还有一部分则在进一步调整、发展后继续发挥作用,并为以后的王朝所继承。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唐朝前期强盛局面的政治、经济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社会危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其最重要的证据是(     )
A.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B.敌后战场牵制了侵华日军一半以上兵力
C.中国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
D.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     )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这些是明朝军事家戚继光的著名诗句。从诗句可以看出他为巩固边疆作出重大贡献,具体表现在(     )
A.打击葡萄牙,收复澳门B.打败荷兰,收复台湾
C.重创倭寇,稳定东南沿海D.打败瓦剌,守卫北京
7 . 重庆谈判前,蒋介石的智囊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蒋介石接受了这一建议。这说明(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C.中共获得国际主流支持D.国民党假和谈真备战险恶阴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根据这一命令,解放军发起了(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辽朝境内既有以游牧、渔猎生活为主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部族,也有以农耕为主的汉人;各民族、各地方之间经济、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社会发展水平判若云泥。辽朝统治者据此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B.南、北面官制C.猛安谋克制D.金瓶掣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打退敌人对陕北和山东的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C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D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军队完全被消灭
A.AB.BC.CD.D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