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胤奏曰:‘高祖、太宗承平时,无内官典军旅。自天宝以后,宦官浸盛。贞元、元和,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使卫从,令宦官主之,唯以二千人为定制。自是参掌枢密。由是内务百司,皆归宦者,上下弥缝,共为不法:大则倾覆朝政,小则构扇藩方。车驾频致播迁,朝廷渐加微弱,原其祸作,始自中人。自先帝临御已来,陛下纂承之后,朋侪日炽,交乱朝纲,此不翦其本根,终为国之蟊贼。内诸司使务宦官主者,望一切罢之,诸道监军使,并追赴阚廷,即国家万世之使也。’诏曰:宦官之兴,肇于秦、汉。赵高、阎乐,竟灭嬴宗;张让、段珪,遂倾刘祚。肆其志则国必受祸,悟其事则运可延长。朕所以断在不疑,祈天永命者也。”

——《旧唐书》卷184《宦官》


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事实,它的危害在哪里。
2023-09-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国古代史知识竞赛试题
2 . 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理论界的这一言论
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2020-05-24更新 | 35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三门峡陕州中学高一下第二次精英对抗赛历史卷
3 .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朕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一曰南巡。”

——乾隆在《御制南巡记》中说

材料二雍正在鄂尔泰密折上朱批:“准噶尔一日不靖,西藏事一日不妥;西藏料理不能妥协,众蒙古心怀疑贰。此实为国家隐忧、社稷生民忧戚系焉。所以圣祖明见事之始末厉害,立意灭取准噶尔、安定西藏者,圣知灼见,不得巳,必应举者也。”


请回答:
(1)反映了清什么样的政治大战略?
(2)其原因何在?
2023-09-28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国古代史知识竞赛试题2
4 . 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2023-09-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国古代史知识竞赛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成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成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

——《隋书》卷二《高祖纪》下


(1)以上史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现象?
(2)你认为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023-08-01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试题(中国古代史)
6 . 《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从当时旧组织的崩坏可以看出(     
A.井田制崩坏的原因B.农民以农耕为主
C.平民的地位下降D.政府废除井田制
2023-07-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竞赛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儒则近似明代人,生活多半都市化,一得进士,在政治上即成骄子,根柢不能像汉人之淳朴笃厚……清政权不断高压,书院讲学精神再难复兴。清代知识分子校勘、训话、考订,说是实事求是,但此实事,已不是现实人生中事,而是转向故纸堆中做蠹鱼生活。换言之,则是脱离了人文中心,仅限在故纸堆中书本上,为学术而学术了。他们不想做相与做师,不在现世活人身上打主意,不关切人群大共体,他们只把兴趣集中在几本遥远陈古的书籍上,他们遂真成为一些书生与学者。他们不注意人人可为圣人的活教训,他们只想教人能读圣人书。而其读圣人书,亦不重在通大义,辨真理,而重在其版本字句,声音训话,事物考证。总之是避免了以人文作中心。近人又说清代学术相似于西方之文艺复兴,此语绝不得清儒之真相。这一风气,到道咸后,清政权将次崩溃时才变。

——摘编自钱穆《中国知识分子》

材料二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一代学子从学术理论到个体人格的参与,从治经到探讨治国之术的递变,都反映了他们忧时匡世之心。我们把包世臣、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知识分子们也找到了方向。大批知识分子怀揣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从欧美、日本等异国他乡纷纷回到祖国来。截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总共有2500多名海外专家、学者和留学人员回国,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了科研、教育、国防等事业的骨干力量。知识分子们放弃了在外国的高薪与舒适的生活,他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洗刷这个国家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屈辱与失败。

——摘编自李楠等《梦想与责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促成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的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南方交通发达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D.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是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27

材料二   当农民军在西南进行艰苦抗清斗争的时候,东南沿海一带的人民也在郑成功的领导下进行抗清活动,……郑成功以厦门、金门为据点,曾先后围攻福州、攻克台州。……顺治十六年郑成功联合浙江张煌言等发动一次大反攻,从海道溯长江,直达南京近郊,占领了镇江、芜湖等四州三府二十四县。

——《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12


问题:(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两朝对待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
(2)明清两朝采取上述政策各出于何种目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明清的上述政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夫之指出,圣人“作《春秋》,明王道,内中夏,外戎狄”,正是华夏“自畛”以“绝夷”思想的体现。其根本原因无他,乃是因为华夏之民“贵”于夷狄。因此,华夏政权只能在族群内部“可禅、可继、可革”,至于夷狄,根本没有资格参与,更不可能改变其现状,否则,只能导致天下大乱。

——刘立夫《王夫之夷夏之辨与民族爱国主义》

材料二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梁启超等部分维新人士被迫流亡海外。在此期间,西学的大量接触使梁启超的思想发生显著变化。1903年《新民丛报》发表的《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一文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合族民族主义”,既强调在中华共同体内各族为统一之民族,并称国家要实现自强,需平“满汉之届,诚支那自强之第一阶梯也”。此后,以“保种救国”为目标的大民族主义博兴,试图通过“合国内本部属之诸族以对国外诸族”,“合举国四万万之心为一心”,提出新的中华民族应是“合汉合满合蒙合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提全球三分之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遂达“合族救国”之大成的目标。

——摘编自互联网《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和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并简析其共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