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2 .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2017-11-18更新 | 25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平度第九中学高二下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是指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坚决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精神
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
4 .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B.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
C.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
D.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
2017-11-11更新 | 478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东明县一中2019年高一部编版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
6 .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2017-10-16更新 | 618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0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明代短篇小说将商人、小贩、作坊主、工匠等作为文学作品的主角,有的还以正面主人公的身份登场亮相。这反映了
A.现实的社会生活B.虚构的社会生活
C.破产的抑商政策D.商人的地位崇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宋时代,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统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他们的工作(  )
A.强调“天人感应”B.加速国内民族融合
C.推动理学的形成D.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
A.工商皆本
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
2017-05-09更新 | 22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此说法成为土豆传入中国的重要证据。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孤证不立,该书不能成为土豆传入的证据B.土豆传入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C.中外贸易扩大推动了土豆的传入D.当时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