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末陈胜、吴广揭开反秦起义的序幕,刘邦、项羽等反秦势力壮大,最终秦朝灭亡;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掀起黄巾起义,随后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这是中国古代封建大一统国家覆亡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下的斗争都(  )
A.是突发的农民起义B.体现了古代英雄史观
C.利用宗教发动民众D.源于阶级矛盾的激化
2024-01-26更新 | 81次组卷 | 16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第一、二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天津专用
2 . 《易经》中《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马”,马象征孜孜不倦、奋力进取;《坤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牛”,牛象征无为而治、厚德载物。因此,儒道两家学派创始人在后世的艺术形象常如下图所示。从中说明这两派学说初创时(     

A.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B.两者互相矛盾互不兼容
C.均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D.迎合新兴地主阶级需求
2023-10-25更新 | 263次组卷 | 1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第一、二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天津专用
3 . 孔子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墨子本人就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认为“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这种差别主要是基于两者(     
A.人生经历的迥异B.阶级立场的不同
C.劳动观念的分歧D.所处时代的差异
4 . 西周至春秋时期,“公”主要指国君、祖宗,“私”主要指卿大夫,“公”“私”的价值色彩不浓:到战国时期,“公”则主要指国君和朝廷,以及公平、公正之义,“私”则主要指百官和普通民众,以及私心、私欲等。“公”“私”的指向和价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汉字含义日渐丰富C.君主专制逐渐确立D.宗法分封日趋瓦解
2023-10-05更新 | 250次组卷 | 7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第一、二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天津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统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这些措施(     
A.推动了法律的完善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C.加速了秦朝的灭亡D.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023-10-03更新 | 235次组卷 | 29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第一、二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天津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器宜侯夨簋,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0余字,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赏赐鬯、瓒、弓、箭、土地、庶人等内容。这一记述有助于研究当时(     
   
A.禅让制的流程B.分封制的推行
C.青铜器的铸造D.宗法制的瓦解
7 .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     
A.由近臣组成中朝决策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权力
C.虽置三公,事归内阁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8 .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B.郡守C.县令D.刺史
2023-08-11更新 | 176次组卷 | 2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第一、二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天津专用
9 . 历史上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授爵制、奖励农耕的改革是(     
A.商鞅改革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
2023-08-11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第一、二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天津专用
10 . 东汉灵帝嘉平四年,朝廷下令,把经过官方审定的经书,刊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开阳门外的太学内讲堂前。据此判断合理的是(     
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私学的发展
C.学习儒学有了标准范本D.造纸术尚未改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