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此相契合的是(       
A.有教无类B.知行合一C.因材施教D.经世致用
2023-02-25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第一、二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天津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春秋末期,某思想家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的学生将其为人处世之道概括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出一种关怀互助和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精神。据此可知,符合这一主张的是(       
A.老子的“无为”B.孔子的“仁”
C.墨子的“兼爱”D.邹衍的五行“相生相胜”
2023-02-25更新 | 280次组卷 | 7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第一、二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天津专用
3 . 距今约3800~3500年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其都邑的中心区分布着宫城和大型宫殿建筑群,其外围有主干道网连接交通,同时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区,手工业作坊区位于宫殿区的近旁。据此可知,二里头文化(       
A.具有鲜明的早期国家特征B.基本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手工业技术呈现高超水准D.国家机构的设置渐趋完善
2023-02-20更新 | 235次组卷 | 8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第一、二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天津专用
4 . 汉初的统治者认为:秦国如同一架马车因跑太快而散架了,继秦而立的汉如果想继续驾驶这辆破车,就必须放慢速度以维持稳定。由此可知(     
A.儒家学说重新受到重视B.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C.秦朝的制度被全部继承D.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023-02-20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第一、二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天津专用
5 . 据文献记载,秦代“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这些记载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A.统一制度的贡献B.二世而亡的原因
C.吞并六国的影响D.社会经济的繁荣
2023-02-20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第一、二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天津专用
6 . 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 · 陈涉世家》认为是严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斩”,并广为流传;1975 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中《秦律 · 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 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这表明(       
A.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
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
C.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
D.最新的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7 . 道县福岩洞遗址发掘出距今8~12万年的智人牙齿47枚;零陵黄田铺发现距今2万年左右的古人类活动遗迹-石棚;道县玉蟾岩发掘出距今1.2~1.4万年的古栽培稻碳化谷粒和陶器碎片。以上考古成果说明这些地区(     
A.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栖息B.是中国远古人类发祥地
C.处于早期国家形成时期D.文明出现早于黄河流域
8 . 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曾展示了一件“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其中法律条文达到六百条。如此详细的法律规定主要是为了(     
A.巩固中央集权B.开拓国家疆域
C.加强君主专制D.传播法家学说
2023-02-17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第一、二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天津专用
9 . 秦朝之所以速亡,最主要原因就是专制君主利用空前强大的权力对社会经济大砍大杀的结果。它既然在全国范围内破坏了简单再生产,使整个社会无法生存下去,当然它面前只剩下灭亡这一条路了。这表明了秦朝灭亡原因是(     
A.社会经济遭到破坏B.专制皇权的滥用
C.繁重的赋税和徭役D.秦王朝的暴政
10 . 考古发现,山西陶寺遗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址,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区、祭祀区、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区、公共墓地和一般平民居住区。这可以佐证(     
A.国家形态初步显现B.多元一体特征凸显
C.工商食官制度形成D.礼乐制度趋于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