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商鞅变法作为我国古代变法效果较为显著的一次变法,历代史家与当下学界对此评价可谓百家争鸣。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不逃栗,野无荒草,则国富。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入而食屈于内,出而兵弱于外。百人农一人居(闲居)者,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

——摘引自(战国)商鞅《商君书》

材料二   下图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鞅方升(标准量器)。其一侧壁刻有“十八年,齐遣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西,大良造鞅,爱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


材料三   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摘引自(汉)班固《汉书·食物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经济改革的时代背景。
(2)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史料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的史料价值。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变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是唐代两税法的部分史料。这可用于说明两税法(     
两税中的户税和地税“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大历中非法赋敛,急备、供军、折估、宜索、进奉之类者,既并收入两税”
“自初定两税,货重钱轻,乃计钱而输绫绢。既而物价愈下,所纳愈多,绢匹为钱
三千二百,其后一匹为钱一千六百,输一者过二,虽赋不增旧,而民愈困”
欧阳修等《新唐书》
A.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B.未能得到地方官员的响应
C.未能减轻民众的负担D.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代奏折文书是研究清代历史最原始和最直接的证据史料之一。“雍正帝……籍奏折搜集情报……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所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材料表明清代(     
A.君主专制强化B.思想控制严格C.宰相权力削弱D.监察制度完善
4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发现迄今最古老的文字B.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
C.体现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D.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
2023-10-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据史料记载,东晋元帝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邀请丞相王导与其并排上坐。该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门阀势力强大B.民族矛盾尖锐C.北民南迁D.政权频繁更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中有一幅漫画,这反映了当时(     
A.帝国主义列强合谋门户开放B.列强既合谋出兵又各谋私利
C.帝国主义列强合谋征服中国D.列强扶植清政府作为代理人
2022-10-01更新 | 596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土黄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列史料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简》,材料可用于研究秦朝
出处内容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得(羁)请
《睡虎地秦落竹简·行书》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盛(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A.驿路传递的规则B.森严的等级秩序
C.文书行政的管理制度D.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迁徙到边疆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各少数民族已全部封建化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9 . 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的时候,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
A.彻底瓦解了三省六部制度
B.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C.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集思广益,有利于科学决策
2021-12-03更新 | 311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土黄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司马迁的《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和屈原的《离骚》一样,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这说明,司马迁的《史记》(     
A.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帝时期B.具有文学史题材的首创性
C.展现了秦汉时期人民高昂的精神D.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