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6 道试题
1 . 康有为利用中国古代《礼记·礼运》中的“大同”“小康”思想,又吸取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写成《大同书》。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康有为的《大同书》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而共产党找到了,这就是‘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中国式现代化定义为“小康之家”、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标准来表达中国现代化目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根脉
B.中国古代“大同”思想是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前提条件
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热烈欢迎
D.《大同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
2024-05-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言论,其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①“德立而后道随之;道立而后政随之。”
②“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
③“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
④“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5-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依据史料统计出的明朝中后期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此时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对以下文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年)1571—15751576—15801581—15851586—15901591—1595
平均每年输入中国白银(单位千克)41048124050187591202453218506
①表格数据反映的是史实,学者观点属于历史解释
②学者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体现出“全球史”的视野
③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白银输入迅速增长,表明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虎门销烟后,针对鸦片贩子藏身澳门,林则徐发布严禁贩卖鸦片的告示,“无论澳门铺户以及出海商船,并住澳之西洋夷人”如有违犯,“皆必从重惩办”,并强调“澳门虽滨海一隅,亦是天朝疆土”;1839年9月还亲自巡视澳门,“华民扶老携幼,夹道欢呼”。这反映林则徐(     
A.强烈的领土主权意识B.塞防海防并重的思想
C.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D.认为治国应以民为本
2024-04-29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春秋初期,士人游说四方,但只要还在“华夏”范围内做官,便不算违背道义。但后来,士人去原本被视为蛮夷戎狄的秦楚吴越做官也不再被非议。这种变化表明(     
①华夏族群开始成为礼仪之邦   ②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③戎狄蛮夷逐渐融入了华夏族   ④封建统治者重视人才的选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4-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     
A.挽救了民族危亡B.实现了政治变革
C.引进了西方技术D.促进了思想启蒙
2024-04-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鉴于元末官场腐败,官吏鱼肉百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双管齐下,大行教化之政的同时,颁定《资治通鉴》《志戒录》《大明律》,以官民犯罪案例编成《大诰》三编,甚至给百官拟定《授职到任须知》,直接规范基层官吏的履职,并认定治乱世须用重典,推行严刑峻法,乱法贪腐官员数万人被治罪。据此,说明朱元璋(     
A.废除丞相分权六部B.完善里甲户籍制度
C.强化法纪整肃吏治D.设司礼监规范监察
2024-04-11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A.①——大汶口文化B.②——河姆渡文化
C.③——北京人遗址D.④——元谋人遗址
2024-02-08更新 | 56次组卷 | 34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如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民众对待国旗的态度。这说明当时(     
时间民众态度
1919年1月一位读者指出有人在国旗上贴“大减价”“九折”“八五折”等字样,他遂请《益世报》刊文宣传国旗的权威性和神圣性。
1922年8月5日署名为“剑”的作者见一位女子以国旗绣鞋,他表示如此行为是“侮辱国旗,即侮辱国家”。
1924年初有人看到某公司所悬国旗旗色混乱,认为他们“反对共和,轻视民国”,脑子里没有国家观念。
A.国家认同观念凸显B.封建等级观念鲜明
C.共和观念逐渐形成D.民主自由思想淡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A.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B.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C.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D.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
2024-01-27更新 | 26次组卷 | 57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