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M45墓出土的蚌塑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蚌塑龙形,把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推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据此推断,西水坡遗址(     

A.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
B.原始农耕已产生,种植水稻
C.工具材质以石、木、铜为主
D.典型代表器物为“蛋壳陶”
2024-05-14更新 | 23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7年7—10月,上海市博物馆举办展览会,陈列自太平天国起的革命史料500余件。有参观者留言:“革命之花,烈士之躯,多么勇敢,多么伟大!然而我同时想到了华北,想到了东北,不禁凄凉无语。”这表明展览会的举办(     
A.赋予了反封建的政治内涵B.激发了参观者的爱国情绪
C.推动了淞沪会战取得胜利D.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3 . 根据史学家推算,南宋时,每人每天最低需要30文钱才能维持生命的最低所需,富裕人家则更多。随着物价上涨,临安每人每天最低生活成本一度高达110文。从临安周边各路进京的旅费开支(在很节俭的前提下)约为3万文,从蜀地、两广、福建进京,单程的花费就达6万一9万文。这表明,南宋时期(     
A.社会阶层固化现象严重B.城市化具有较高的成本
C.驿站交通体系遭到破坏D.土地兼并诱发流民危机
4 . 1964—1966年被纳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项目:连接成都和昆明的铁路、贵州六盘水航空工业基地、重庆(港)至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长江沿岸的造船工业基地。这些项目的建设(     
A.有利于改善战略产业的布局B.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C.依托于长江水运交通的便利D.反映了我国尖端科技的突破
2024-04-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24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希望通过官府发放农业贷款等手段达到“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的局面。苏轼却指出该做法“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司马光也感叹“愚民”只知借钱之便,不知还款之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信贷推广缺乏有利的环境B.官府放贷加剧了政治腐败
C.大量农民弃田向市镇迁徙D.赋税改革抑制了土地兼并
2024-04-2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24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81年,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改编的国产动画片《九色鹿》正式上映,动画生动再现了恒河弄蛇人的传说以及波斯商人戈壁遇险获救等故事。图1、图2所示分别为壁画《鹿王本生》(局部)和《九色鹿》(剧照)。这部动画片的公映最能说明(     

                  图1                                               图2
A.敦煌壁画见证商路兴衰B.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C.现代科技助推文化传播D.文化产业提升商路价值
2024-04-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24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魏晋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时期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解读最合理的是(     
历史现象历史背景
A魏晋玄学在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要求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战乱频繁,生活物资匮乏
B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北民南迁加快了民族交融
C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国家颁行《唐本草》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伪劣医书泛滥
D晋代法显、唐代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空海来华佛教在东亚深入广泛传播
A.AB.BC.CD.D
8 . 如表是《瀛寰志略》一书对不同地区的介绍,这反映了作者(     
地区介绍
欧洲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本火、尤为奇妙。火器创自中国,彼土仿而为之、益加精妙
美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吉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中国中国故自剖判以来,为伦物之宗祖,而万方仰之如展极
A.抛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B.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C.正视欧洲先进的物质文明D.认为西方文明源于中国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破坏,教育面临严重危机。北宋初期,书院应运而兴。宋代书院数量众多,对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书院有丰富的藏书,又受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集教学、藏书及学术研究于一体。

白鹿洞书院

朱熹在此讲学,朝廷又赐国子监经书

岳麓书院

理学家张栻曾在此讲学,并和朱熹进行学术探讨和论辩;2005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丽泽书院

理学家吕祖谦所建,倡导“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的学风

象山书院

在陆九渊主持下,求学者多达数千人;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盛况空前

——摘编自方颖《论佛教对儒家书院复兴的影响》

材料二:晚清时期虽在兵燹之中,却相当重视教育对于富国、强国的积极作用,进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某种程度来说,晚清时期的教育比社会其他一些领域更早地踏上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变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国,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由于教育近代化的被动性,变革是非系统且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的演进,既有传统文化的自觉,也有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由于无法真正地充实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学为体”便聚焦在维护皇权统治上,而非造就新人;“西学”在教育上的内涵、外延日益丰富,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演变。“中体西用”的宗旨面临着“体用不二”的挑战,近代化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也产生了伦理危机,对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提出了挑战。道德体系及道德教育模式解构与建构的乏力,从社会伦理关系上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摘编自戴红宇、张荣伟《论晚清教育的变革与断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晚清时期的教育转型。
2024-04-12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鸿章的工业化思想大体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期。他认为,经济工业化只能是近代化的第二步,而近代化的首要是“开明专制”。他认为,工业化是国家富强的关键,如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等能增加税收。他认为只有广大百姓富裕了,才能让国家变强,安排扶持工商业的发展是政府应该做到的。

——摘编自古林萍《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工业化思想浅析》

材料二   孙中山在考察欧美各国工业化情况后,认识到欧美工业化不但没有消灭贫穷,反而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他强调,发展中国实业“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即凡天然之富源,如煤铁、水力、矿油……与夫一切垄断性质之事业,悉当归国家经营,以所获利益,归之国家公用”。“要使国家富强,必先有一善良政府”。孙中山还认为,中国工业化的实现既要突出重点产业,也要兼顾一般产业。“凡是我们中国应兴事业,我们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我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我们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他指出:“欲商业兴旺,必从制造业下手”,“盖机器之生产事业利于集中,故城市首先发达,以易致工人也。”

——摘编自宋正《孙中山工业化思想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李鸿章和孙中山工业化思想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李鸿章、孙中山二人的工业化努力均以失败告终的原因。
2024-04-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24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