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政权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 B.②汉化改革,推动民族交融 |
C.③与宋、齐、陈均定都建康 | D.④政权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 |
材料一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引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点也是不错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同样的气候,均质的土壤,完整的地形显然有利于进行同一类型的生产活动,简化农业生产管理,便于进行水利建改。所以秦代和隋唐都有意使政区的分划符合山川形势,也就是使这级政区与自然区划相一致。……为着防止分裂割据现象的发生,唯一的手段只有利用犬牙相入的原则。因此元代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六国的客观原因。结合所学,简述秦始皇“并海内”后继续拓展疆域的主要史实。(2)根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的分封与周代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省制与前朝地方政区划分的原则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元朝行省制实施的积极意义。
①《史记》 ②《神农本草经》 ③《禹贡地域图》 ④《授时历》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③ |
A.使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 D.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 |
材料 自乾隆收复新疆后,清廷内部就已有部分大臣对新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李鸿章认为新疆失守如同人断了手臂,于大局无碍。左宗棠论述了新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认为如新疆失守,“将无晏眠之日。”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代不同时期中央政府在新疆(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指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指出清政府当时采取的措施及意义。材料 隋及唐前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均田制下实行的赋役制度称为租庸调制,租庸调以丁为单位征税,每年租二石,调绢两丈及绵三两(或折纳布、麻)。服正役20日,可按每日折三尺纳绢替代,是为庸。庸的作用是替代正役,纳庸即不服正役,服正役不纳庸。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指出“庸”的含义,扼要说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简析租庸调制的影响。(2)唐天宝年间,土地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土地减少,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为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在哪一年由谁采取了什么措施,并评价其影响。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 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 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 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曰:“光舜之道,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 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政治作用。(2)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孟子、荀子的共同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这些思想 主张在当时的政治地位。
A.中共二大 | B.八七会议 | C.古田会议 | D.遵义会议 |
A.批判和否定传统儒学 | B.将西方文化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
C.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 | D.思想救亡启蒙,巩固共和制度 |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B.天津机器局 | C.福州船政局 | D.上海轮船招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