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红四军)每到一地的主要政治任务。中国工农革命军(红四军)这些政治任务的开展(     
政治任务主要内容
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对该地的地理、交通、民俗、物产、人口、教育、宗教、宗族以及阶级状况,地主、富农、自耕农、贫农、雇农的土地占有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对群众进行宣传发动部队设有宣传兵制度,宣传兵负责挨户和沿街宣传,刷写标语,组织集会。毛泽东还曾多次亲自修改标语口号,制定宣传方案,督促检查落实。
帮助地方培养骨干组织农会,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成立基层工农民主政权,以及组织农民赤卫队,进行分配土地、发展经济、移风易俗等各项工作。
A.壮大了国民大革命的社会基础B.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C.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D.促使当时农民阶级觉悟全面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湖北三十八个县(州)相继宣布光复。在这三十八个县(州)政权中,充当主要行政、军事职务的共五十七人,其中士绅(包括立宪派)二十三人;旧官僚二十一人;革命党人十人;会党首领一人;不详二人。由此可推知,辛亥革命(     
A.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B.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
C.隐藏着革命失败风险D.属于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万历十四年(1586年),因皇后无子,内阁首辅申时行以明太祖的“长幼有序”的理由上疏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神宗欲立宠妃郑氏之子(三皇子),便以皇长子年幼的理由搪塞。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经过内阁的反复奏疏以及李太后对皇长子的支持,神宗最终册封朱常洛为太子。这一事件反映出(     
A.封建制度下中枢决策效率较低B.政治传统对皇权形成一定的制约
C.明朝皇帝已失去太子的册立权D.内阁与外戚的政治势力逐渐膨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郡国并行,郡的权力不算太大,对地方的监察只是由圣相不定期派使者到各地巡察。惠帝时,长安附近的三辅地区,豪强地主、官吏多行不法之事。于是,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相国曹参请派御史监察三辅郡,部分地区恢复御史监郡制。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圣相遣使分刺各地。文帝还时常亲自派御史到各地巡视,但至武帝以前仍未形成固定的制度。朝廷派出的监察官既有御史,又有圣相史;他们的监察地区亦无固定划分。

材料二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初置部刺史”,正式设置刺史制度。朝廷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监察区),即冀、幽、并、究、徐、青、扬、荆、豫、益、凉、交陆、溯方。每州派部刺史一人,负责监视州部内之称县。刺史秩仅六百石,却有权监察二千石的郡守和王国相,后来甚至可以督察诸侯王。这些秩低权重之刺史是皇帝的代表,每年八月巡视郡国,其主要任务是监视地方官和“强宗豪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以前汉代中央对地方监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意义。
5 . 明代自仁宗、宣宗以后,宦官逐渐参与到诸如经缝日讲、章奏批答等事务中,和内阁一起瓜分了部分议政权和决策权,正如监察御史陈玫所说,“今后政务,不分大小,俱下司礼监及内阁共同商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明代当时(     
A.宦官专权局面逐渐形成B.内阁与司礼监主导决策权
C.司礼监与内阁平分政务D.宦官成为权力制约的工具
6 . 北魏孝文帝曾经下诏曰:“哀贫恤老,王者所先,鳏寡六疾,尤宜矜愍(min,同悯)。”针对七十以上、六十至七十及不满六十岁的老、贫、病且而无法生存之人,不仅给以衣食,还派遣医师加以救治,配以药物,使其得到治疗。这一举措(     
A.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B.弘扬了华夏传统礼仪文化
C.是维系政治统治的血缘纽带D.传承了游牧民族的优秀传统
7 . 日本元正天皇养老二年(718年)制定的《养老令》共十卷三十篇九百三十二条,与唐令作一比较可知是从一千五百多条的贞观令中拣抄出来的。又据《续日本纪》卷二十记载,公元8世纪中叶,天皇下诏“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精勤诵习,倍加教授”。由此得出(     
A.大唐文化的兼收并蓄B.中华文化是日本社会主流
C.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D.对外交流丰富了日本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反映了西晋到唐朝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传统门第观念颠覆B.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C.官员素质全面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
2023-10-10更新 | 486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以来,受制于传世史料稀缺,五代十国史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通常被认为是隋唐史的延续。而进入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一批学者将五代十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变革时代进行研究,出土文献整理和对原有史料的甄别等促进了五代十国的研究,国外新潮史学理论的传入也开阔了五代十国历史研究的视野。这能体现出 (     
A.脱离史料也可进行历史研究B.打开思路利于历史研究开展
C.今人的研究成就远高于古人D.传世文献价值低于出土文献
10 . 《通志》中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薄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两宋时期,尤其是在南宋,聘礼、嫁奁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当时社会上“婚嫁失时”者不乏其人。这一现象可以用来研究(     
A.择偶的功利化和世俗化B.理学思想渗透基层社会
C.社会风气转向重利轻义D.经济发展瓦解封建等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