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40年10月蒋介石接见英国驻华大使时说,英、美素以殖民地看待中国,实为最大错误,中国拥有大量陆军,可补充英美在远东陆军的不足。中国有资格和英美“平等合作”;此外在国民政府的努力下,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政府分别通知中国政府,声明愿及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材料说明
A.中国追求与英美有同等的国际地位B.中国向英美展示陆军强大的战斗力
C.美英希望接纳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成员国D.抗日战争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 . 洋务运动期间,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李鸿章说:“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这表明天津机器局
A.具有了一定的近代色彩B.是典型的封建衙门式企业
C.工匠利益得到政府维护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20次组卷 | 45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B.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2021-10-19更新 | 955次组卷 | 125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凯里一中洗马河校区高一上期中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并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该称号主要反映了
A.皇帝尊号的独特性B.皇权地位的至上性
C.皇位世袭的合法性D.君主专制的唯一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隋唐科举制下,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经过逐级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再由吏部试以“身、言、书、判”,然后授以官职。据此可推知,隋唐科举制
A.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提高了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
C.促进了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D.开启了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统计,在103天的维新变法中,光绪皇帝先后颁布了上百道新政诏令,大部分诏令只有原则要求,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废八股、改策论,使成千上万的读书人毫无思想准备;再如裁并衙门,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得一部分官员在一夜之间便无以为生。这说明维新变法
A.得到最高掌权者的支持B.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C.在改革方案上急功近利D.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11年,上海拥有丝厂48家,丝车13738台:1914年增为56家,丝车14424台:1917年猛增为70家,丝车18386台。导致这现象出现的外部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推动B.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C.国民政府的扶持D.实业救国思潮高涨
9 . 如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大变革时代B.统一国家建立C.社会繁荣与开放D.民族关系发展
2021-09-24更新 | 766次组卷 | 63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
B.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