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4 道试题
1 .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制度也必须应时而动,方能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曾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指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无不擢科(科举登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宋史文苑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对北宋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时上(明成祖朱棣)念机务(机要事务)殷重,欲广聪明,措(治理)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南门,简诸臣为耳目。复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膝前(到皇帝面前)密勿谟画(认真谋划),率漏下数十刻(工作到很晚)。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共同商讨处理)。

——涂山辑《明政统宗》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成祖设置内阁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内阁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简要分析这一举措对以后政治制度产生的深远影响。
2 .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并指出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趋势?
2020-12-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3 . 魏晋以来江南地区得到不断的开发,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南朝的刘宋王朝)

材料二   南宋以后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完全奠定。由于复种制度的推广、新耕地的开辟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江淮、两浙、福建、四川等地区一年亩产可达二至三石。太湖流域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棉花种植盛行于闽广地区,广东雷州半岛和广南西路又发展成棉纺织业的中心……在两浙路的太湖流域、四川成都平原和福建沿海地区,专业茶农、果农、蔗农、菜农大批涌现,他们与独立手工业者一起,开始向小商品生产者转化。北宋时,各路专以纺织为生的机户约有十万,数量可观。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有二十多个对外贸易港口。“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卜宪群《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
(2)根据材料二,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南朝相比,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4 .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才学出众)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离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僧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并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采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分析其积极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这对当今选拔人才有何借鉴价值。
2020-11-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民族寄宿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地位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021-01-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通(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费.以适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竞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

材料二 (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筷、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竟为之。

——《后汉书·五行志》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魏书·高祖纪》

材料三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宣矣。

——《辽史》卷45《百官志一》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交融具有什么特点?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表明契丹统治者采取的治国政策有何特点?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2020-12-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注:生丝),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三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四   这是一张北京市粮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一组图出自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分析这组图片,总结归纳图片揭示出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并指出其产生条件。
(3)依据材料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19世纪中期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4)依据范例,在图片上标出与“计划经济”相关的信息,并写出其特点。结合所学,说明90年代粮票消失的原因。
2020-10-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学者李长莉在对近代国内外的货品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后总结道:洋货高档精致,价格偏高,国货低档粗糙因而价格低廉。使用洋货还是国货就成为区分上下阶层和贫富的一种外在标志,洋货成为高档时尚流行和品质的符号和标志。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如荣氏企业的“兵船牌”面粉、大生毛纺厂的“魁星牌”棉纱等。

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洋货与国货质量上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9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100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材料一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依据材料一,从范围、内容、兼容等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撞与交融

材料二   观点:暴力冲拉与和平交流是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而暴力冲撞既带来血与火的突难,又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把下面四个事件进行分类。
靖康之变       岳飞抗金     宋金和议          金朝变革女真习谷
和平交流:
暴力冲撞:

传统的儒家文明

材料三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进入中原,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原人被迫接受少数民族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少数民族政权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封建化。


(3)材料三认为中华文明有何特点?据宋元时期的史实,举一例说明“少数民族政权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封建化”。
2020-12-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
(3)材料三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又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