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青铜器主要属于(     
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农具和用具D.兵器和农具
2023-11-27更新 | 173次组卷 | 49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随着新史料的不断出土,对于秦朝的历史也有了重新的认识。比如秦二世到底是如何继位的?是密谋篡位,还是奉诏即位。为了探讨史事真相,需研读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A:秦始皇驾崩,天下百姓悲痛万分。(公元前209年)朕(胡亥)奉始皇帝遣诏即位,改元更新。

——改译自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

材料B:公元前212年,始皇下令“坑儒”,扶苏(始皇长子)进谏,被斥至上郡做监军。公元前210年,始皇病危,下令扶苏回咸阳,令未发始皇便卒于沙丘。胡亥、李斯等篡改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改译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C:始皇东巡卒于沙丘。此前,长子扶苏先已谪罚到上郡做监军。当时政治上的惯例,太子是不出京城、不做军队中事务的。扶苏被派到军队中做监军,就表示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假造诏书等事不足信。

——改编自吕思勉《秦汉史》(1944年)


问题
(1)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____,源于后世史家著述的是____。(单选)
(2)辨析上述材料,判断三则材料分别支持“即位说”还是“篡位说”。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二世即位”之谜?说明理由。
2023-07-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近代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的历程,也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逐步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指出:“人皆震惊于添口(按:通商口岸)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

——《复刘仲良中丞》


(1)李鸿章发出这样感叹是源于清政府和西方国家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双选)(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   1901324日,张之洞在致一位军机大臣的电报中说:“嗣闻人言,内意(按:慈禧太后)不愿多言西法,尊电亦言‘勿袭西法皮毛,免贻口实’等语,不觉喟然长叹:若果如此。“变法’二宇尚未对题,仍是无用,中国终归澌灭矣”。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3)根据材料信息,你认为张之洞为何“喟然长叹”?

材料三   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4)辛亥革命“结出了哪些果实”(双选)(     
A.推翻了满清政府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颁布《临时约法》D.防止袁世凯复辟帝制

材料四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5)材料中的这场“思想革命”指的是什么?请对这场革命的积极意义作简要评价。
(6)如果从“中国现代化”视角观察,在上述材料内容中应该加入一项重要的史实。你认为加入哪项比较合适?说明理由?
(7)如果从中国人民抗争外来侵略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应该选取哪些重要史实加以阐述?
(8)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思想演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3-07-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11次组卷 | 25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众说秦始皇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秦始皇的评价即是一例

材料一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

——(明)张居正

材料三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1)上述材料中涉及了秦始皇哪些方面重要事迹?
(2)材料二所说的周王道穷的主要表现是
A.华夷交融   B.礼崩乐坏   C.百家争鸣   D.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3)材料三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谈谈你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倾向的理解”。
(4)三则材料分别对秦始皇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5)为什么三则材料对秦始皇有不同的评价?
6 .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这位学者观察问题并得出历史结论的依据是当时两国(     
A.政权有无发生更替B.社会转型有无差异
C.国力对比是否悬殊D.革命途径是否迥异
2021-05-21更新 | 313次组卷 | 67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同、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020-10-15更新 | 80次组卷 | 74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8 . 阎步克先生认为,秦汉王朝是帝国时代的开端,具有开创奠基的意义,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以上特征的是
A.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B.宗法制、皇帝制、二府三司制
C.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D.郡国并行制、皇帝制、世官制
2020-09-04更新 | 901次组卷 | 52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县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10 . 如图反映的是
A.康熙平定准噶尔分裂叛乱势力B.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吴三桂等发动三藩之乱反叛失败D.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