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85 道试题
1 .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论,乃至中国社会传统的组织和习惯,都被朱熹视为“天理”,但是人可能违反天理,因为各人秉赋不同,有清有浊,如果浊气抬头,天理就被“人欲”所取代,为了弥补人性的这一不足,理学家在方法论上(     
A.强调“知行合一”B.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C.主张“格物致知”D.重新构建儒家精神道统
2 . 北宋二程(程颢和程颐)声称:“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可见,二程(     
A.极力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旨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C.注重探索自然界的规律D.提出了平等和谐的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建国之初,河南舞阳县互助合作运动展开,1951年底,全县已有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共2700个,52年底临时仅常年互助组已达4705个,入组农户45278户,占全县农户44.9%。这(     
A.为国民经济的调整奠定了基B.为家庭承包责任制提供了借鉴
C.有利于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D.为克服农村经济的僵化而展开
2024-02-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20年,陈独秀在《劳动者底觉悟》中写道:“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行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如此,人类社会岂不是要倒塌吗?”这折射出,当时(     
A.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了传播B.新文化主流思想发生了转变
C.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政治宣传D.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空前提高
2024-02-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派遣御史巡察台湾是清前期制台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康熙六十年十月,谕令:“每年自京派出御史一员,前往台湾巡查。此御史往来行走,彼处一切信息可得速闻。凡有应条奏事宜,亦可条奏。而彼处之人,皆知畏惧。至地方事务,御史不必管理也”。据此可知,这一制度的实施(     
A.使皇帝能广泛获取信息帮助决策B.进一步完善了清代督抚制度
C.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D.加强了对台湾的控制和监督
2024-02-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北宋初年,地方官员薛奎在管理兴州铁监时,曾“调兵三百人采铁,而岁入不偿费。奎奏听民自采,而所输辄倍之”。《宋史·梁适传》载:“莱芜冶铁为民病,当役者率破产以偿。适募人为之,自是民不忧冶户,而铁岁溢。”这反映了宋代(     
A.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性的提升B.官营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C.政府调整了矿冶业经营结构D.民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2024-02-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汉初儒士陆贾说:“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武帝时董仲舒说“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两者的主张(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不同时期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了理论依据D.有利于加强西汉的中央集权
2024-02-2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直至战国末期,一方面有如赵括那样“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也出现了“意民之情,其所欲者,田宅也”之类的土地私有观念;但另一方面,终战国之世,国有土地仍然存在,从出土的云梦秦简所提供的资料中,可以找到不少这方面的证据。上述材料表明.战国后期(     
A.土地私有制已取代国有制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千耦其耘”劳作形式瓦解D.封建土地所有制处于过渡中
2024-02-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考古发现.距今约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市建设中存在大型夯土建筑和高耸的城墙、深陷的护城壕以及门卫房、加宽加固的弧形城墙拐角等。这反映了该时期(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城市建设技术成熟
C.邦国林立战争频繁D.开始出现权贵阶层
2024-02-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自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变革在小岗村取得成功之后,在1979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允许当时农村最贫困的“三靠队(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从1980年开始首先实行“大包干”的决议。1980年年底进行清点时,发现全国有14%的生产队采用了“大包干”的形式,不管这些生产队原来的生产情况如何,在采取了包干到户的这一年内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1981年开始政府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推广到全国,在当年年底实行的生产队就达到了45%,第二年提高到80%,到1984年全国农村99%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摘编自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

材料二   1998年以来,为解决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收听不到广播、收看不到电视的突出问题,国家实施了“村村通”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有效扩大了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解决了近1亿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实践证明,“村村通”是各级政府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工程,对于传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对于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广大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村村通”工程的意义。
2024-02-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