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04次组卷 | 7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是2010年在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中出土的郑和船队“海外代购”金锭,其正面錾刻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的铭文。这枚金锭是(       

A.东西方跨大洋贸易的证据B.明朝废除海禁政策的见证
C.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表现D.明代区域文明交流的产物
2024-03-18更新 | 100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预测历史试题
3 . 1980—1987河南郾城县农村社会总产值构成情况表

年份

   总产值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运输业

商业服务业

产值

占比

产值

占比

产值

占比

产值

占比

产值

占比

1980

17062

12867

75

3748

22

231

1.4

134

0.8

82

0.5

1985

47207

32237

69

5446

12

4461

9.5

2639

5.6

2424

5.1

1986

53672

31363

58

11821

22

5170

9.6

2710

5.1

2608

4.9

1987

72603

39852

55

16403

23

7556

10

3673

5.1

5119

7.1


表中的数据变化可以折射出这一时期我国(     
A.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剩余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D.工业结构渐趋向合理
2024-03-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2017年国内外粮价状况图示
当前粮食价格倒挂问题仍较为严重

——资料来源:农业部,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该状况(     
A.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粮价保护B.说明深化经济改革的必要性
C.体现美欧对我国农业的打压D.有利于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
2024-03-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下图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1978—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A.农村改革逐渐落后城市B.国际竞争力的持续增强
C.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D.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24-03-05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中国成立时,农村的交易方式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物物交换、人民币、银元、铜元等形式。而到1952年底,据人民银行总行估算,农民持有的人民币已达11万亿元,约占当时人民币流通总量的40.4%。这一变化(     
A.捍卫了新中国的经济主权B.有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
C.摧毁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D.推动了农村生产力解放
7 . 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期间发生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   )
时间1931年11月1934年10月1935年10月1937年9月
主要史实成立于江西瑞金撤离江西苏区转移至陕甘苏区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A.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一对峙一合作的历程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D.反映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作为主要矛盾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取材于释迦牟尼降生的故事,但画中侍女与官员的衣着、造型与盛唐时期的宫女、官员十分相似;敦煌石窟的壁画也多借汉地的人物故事阐述佛学的道理。这反映了唐代(     
A.宗教是绘画的主要题材B.统治者奉行三教合一政策
C.民族交融助推文化繁荣D.文化呈现开放兼容的特点
9 . 下表为19世纪上半叶山西高平县正堂禁桑羊碑情况表(部分)。该表信息折射出当时该地(     
碑刻名称刊立时间禁示内容处理办法
永禁事碑嘉庆九年(1804)永停桑羊乡保地甲,指名密禀,以凭严拿,按律究治
禁事碑嘉庆二十三年
(1818)
潜入禁场,砍伐桑株,以及牧羊纵放,咬食桑枝,给示严禁乡地指名禀案,以凭重究
永禁事碑道光六年(1826)纵其牛羊,朝夕迭至,大小树茂者复枯,后者难继,合行严禁许尔立即拿获送案,定行重究,决不宽贷
A.重农政策的废弛B.乡村自治的发展
C.基层吏治的败坏D.人地矛盾的加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借债人可以通过宅舍、田地甚至是牛羊、粮食等进行质押借贷。此外,借债人还可以通过保证人担保的方式借贷。唐代政府规定过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如果利息超过本金后再计息索债,或者计复利(民间称“驴打滚利”),则政府不予承认和保护。《唐律疏议》对于借款违约的情况作了详细规定。唐代政府禁止郡县官僚私人放贷,天宝九年(750年)政府下令;如郡县官僚放贷取利则先予免职,放贷所获收益收归政府;禁止家庭成员私自抵押家产借款以及向入境少数民族放贷。

——摘编自李莹、张兴胜《唐代的民间借贷》

材料二   宋代政府鼓励民间私人放贷,比如在灾荒之年,政府一般不进行放贷,而是通过私人放贷来帮助小农渡过难关。针对民间借贷行为中的高利贷、违法借贷行为,宋代政府则不断规范并进行限制打压。宋代民间借贷关系已经影响到社会各阶层,小农为借贷的主要群体,地主则为放贷的主要群体。商人、手工业者从事借贷活动的情况也非常多见。宋代有“京债”一说,指的是官员被任命后,在京师置办行装、支付旅费等借贷活动。还有部分退职官员由于俸禄降低,只好典当衣物、租借耕牛,自己从事农业生产来补贴家用。

——摘编自杨瑞璟《宋代民间借贷的特点与积极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民间借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较于唐代,宋代民间借贷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