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181.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8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8.8%,赶超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演进趋势,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国的贸易对象遍及全球,已经扩展至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秦迪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动及其优化研究》

材料二   目前,我国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主,很多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具有相似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越来越激烈。此外,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但是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不高,仍然以机械产品设备和轻纺工业品为主。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此外,近年来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摘编自陈相芬《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浅析》2011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78年至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十年间,欧美国家海军技术进步主要有三:第一速射炮,第二军舰高速度,第三无烟火药。除无烟火药外,另外两项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应用,但应用者却是日本舰队……海战的失利不能忽视战略上的原因。清廷自1885年以后,在思想上丧失了对日本的警惕和防范之心,致使整个国防战略发生严重失误。

——摘编自潘向明《黄海海战失利原因再检讨》

材料二   陈独秀曾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国土的割让,使举国上下如大梦初醒,稍有知识者大多承认了富强之策。”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外媒却评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

——摘编自施亚英《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这句话。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二千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
(3)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事件内容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要不要向西方学习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要不要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宣传民主与科学

材料二

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表现出的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斗争精神,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在五四时期,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他们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五四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史正宪、吴红岩《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表格中的信息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任选两个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涵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早期近代化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02-03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治国思想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集思广益,广纳群言……他要求大臣极力进谏,也要求他们接受别人的劝谏,不能以自己的意志要求别……孙伏伽批判唐太宗用刑过重,太宗觉得有道理,将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为了使纳谏能坚持下去,他建立了包括谏官、史官在内的政事堂会议制度,不但使谏官能了解朝政,而且令宰相不敢谎报政绩。

——捕编自李尚师、李光达著《治国方略史鉴》

材料二

经历了五代兵乱的宋太祖,切身感受到的是武将对皇权的直接威胁,因而对文臣、士大夫在认识上更为放心,故其有文官“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的看法。他公开要求武将学习儒经,是为了宣扬儒家的君臣之道和营造崇文的气象,而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武臣的文化素养。

——摘编自张希清等《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三

清朝文字狱不仅数量较以往增多,也格外残酷。乾隆时期,大案迭起,是文字狱最恐怖的年代。据不完全统计,乾隆帝在位60年,制造的文字狱有100佘起。乾隆朝罗织的文字狱罪名甚多:讥讽官方推崇的理学和圣贤、诽毁皇帝或朝政、诋毁清朝或收藏诋毁清朝的违禁书籍等。中国封建文化专制到这个时期已发展为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恐怖统治。

——摘编自杨建峰主编《大清王朝十二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为“广纳群言”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主要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宋太祖的做法所体现的治国方针,并说明实施这一方针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朝前中期大兴文字狱的影响,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王朝治国思想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年间,中俄两国就边界问题正式展开谈判,实际上两国都希望达成一个和平协议。就中国而言,在谈判之际,西部噶尔丹在喀尔喀草原军事扩张越发肆无忌惮,给康熙皇帝造成巨大威胁与压力,同时对沙俄整体国力、政治文化背景也不太了解,战争结局无法预料。与此同时俄国内政外交也陷入困难时期,对外,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爆发战争,俄国战败后在东欧地位迅速下降;对内,俄高层政治明争暗斗局面十分激烈,无力应付远东事务。168989日,中俄双方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高级别的会谈,并最终签署了《尼布楚条约》。

——摘编自宗民《条约中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边界问题双方政府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力图通过谈判解决。1964年,中苏开始了首轮划界谈判。1991516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两国国界东段协定,并得到了两国立法机构的批准。19949月,中俄两国首脑签署联合宣言,双方再次承诺将严格遵守1991年协定。20041014日,中俄两国首脑签订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2005年,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批准了该项协定。此举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能够促进中俄边境甚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中俄两国通过和平谈判最终解决了双方历史遗留问题,这为世界各国解决边界争端树立了典范。

——摘编自宿丰林《关于中俄东段边界形成史问题的再探讨——兼评俄罗斯学者的“新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康熙年间中俄谈判的背景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以及所学知识,概括中俄解决边界争端的特点并谈谈对边疆问题处理的认识。
2022-09-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42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津湖战役中的伤亡情况

——根据张枫《长津湖战役再审视》整理

材料二   美军是清一色的自动武器,大中小口径火炮齐全: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兵种建制齐全;三军立体作战建制整齐;食物全部是铁制罐头食品;居住条件均为野战帐篷,每人 配发一个鸭绒睡袋。

——根据宋时轮(时任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秘书的口述整理

材料三   志愿军总部向 9 兵团发出贺电:“你们在冰天雪地、粮弹运输极端困难情况下,与敌苦战一月有余,终于熬过困难,打败了美国侵略军陆战 1 师及第 7 师,收复了许多重要城镇,取得了很大胜利。美陆战 1 师也把长津湖作战视为其骄傲的资本,美国军方为长津湖作战共颁发了 17 枚荣誉勋章、70 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为一次作战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英国人麦克斯·哈斯丁评论:“(美)陆战队员的表现是英勇的。他们从长津湖成建制的退出来,基本上保留了他们所有的重型装备。”

——佳音《中美军人的各自亲历》请回答:


(1)辨析上述材料,概括能够认定的基本史实。
(2)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众多专家指出,它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子的思想呈现为以法律为核心、术和势为两翼的架构,该思想架构是以君、臣、民为作用链条的。在此作用链条中,君主集法、术、势于一身,而臣和民不过是此宝塔式结构中下面的两个层级;该作用链条的作用顺序是人君驾驭群臣,群臣则要担负起治民的责任。

——摘编自陆玉胜《韩非子法制思想的再阐释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秦汉“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的思想权威,而“独尊儒术”是汉代统治思想确立的根本标志。董仲舒借鉴道家、阴阳家的理论,将儒学哲理化,完成了儒家道德学说的宇宙论证明,在儒学史上首次建立了儒学形而上学的基础。此后,儒学不仅由民间升入庙堂,而且更具有了“独尊”的地位。董仲舒经学思想的传播,导致儒学的“子学时代”终,经学时代”始。

——摘编自陈寒鸣《“天人三策":武帝对儒学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法治的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独尊儒术”局面形成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新儒学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思想与社会”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