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在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提出“商人只要赞助革命,共产党就不没收他们的财产”。他还规定:“累进税法,最为适用;苛税苛捐,扫除干净。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论。”这些主张旨在(     
A.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B.巩固和发展根据地
C.粉碎国民党经济封锁D.顺利进行土地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其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该决议(     
A.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力量迅速壮大B.表明中国共产党萌发了民族意识
C.促使国内政治局势得到初步扭转D.反映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总商会于6月9日发出布告称:“对于外交失败,惩办国贼,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本会鉴于人心趋向,局势危迫;无可挽回,当即决定自明日起罢市。”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商人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B.五四运动的中心已从北京转移到天津
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D.“罢市”是商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
2022-06-14更新 | 4366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伊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及分科考历史试题
4 . 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在《论中国革命之三大问题》一文中提出:以前所谓领导仅仅指群众运动中的领导权……现在无产阶级应当参加革命的政权,应当指导革命中的武力……使军队本身直接关顾劳动群众的利益。这一思考(       
A.深化了对武装斗争理论的认识B.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D.总结了土地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5 . 据统计,湖北军政府发布的文告主旨多为“反满兴汉”。其中近90%的文告只字未提共和、民权、民国,提及的绝大多数只是简单地宣布“建立中华民国”“建立共和政体”“清帝退位,改建共和,南北一-家”。由此可见,湖北军政府(       
A.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B.偏离了革命的初衷
C.弘扬了三民主义精神D.带有专制主义色彩
2022-04-21更新 | 66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洛阳伊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及分科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37年9月,时任八路军旅长的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意义是无穷的: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单纯的防御只有丧失土地。”据此推知,当时中共中央抗日战略部署是
A.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B.配合正面战场、实行阵地作战
C.开辟东方战场、配合盟军作战D.发动百团大战、打破囚笼政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子的思想呈现为以法律为核心、术和势为两翼的架构,该思想架构是以君、臣、民为作用链条的。在此作用链条中,君主集法、术、势于一身,而臣和民不过是此宝塔式结构中下面的两个层级;该作用链条的作用顺序是人君驾驭群臣,群臣则要担负起治民的责任。

——摘编自陆玉胜《韩非子法制思想的再阐释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秦汉“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的思想权威,而“独尊儒术”是汉代统治思想确立的根本标志。董仲舒借鉴道家、阴阳家的理论,将儒学哲理化,完成了儒家道德学说的宇宙论证明,在儒学史上首次建立了儒学形而上学的基础。此后,儒学不仅由民间升入庙堂,而且更具有了“独尊”的地位。董仲舒经学思想的传播,导致儒学的“子学时代”终,经学时代”始。

——摘编自陈寒鸣《“天人三策":武帝对儒学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法治的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独尊儒术”局面形成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新儒学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思想与社会”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咸丰年间,都察院官员文瑞奏表明,“方今之财人不敌(敷)出,已不待言,然犹(还)有入(收入)也”,而天下财赋,东南为重,“顷者(近来)金陵失守,安徽,两湖等处又皆蹂躏无余”今年少入又不下千万”。材料反映出
A.辛亥革命重创清朝封建专制秩序B.列强经济侵略破坏小农经济模式
C.反帝爱国运动打击列强在华势力D.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廷的统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尼克松在咨文中说了一大堆玩弄词藻的空话,但他仍然无法掩盖美帝国主义危机重重、日益没落的处境。同时,这两个咨文表明,美帝国主义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还要继续进行挣扎,对内加强反动统治,对外坚持侵略扩张,企图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

——1972130日人民日报社论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19722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苏修先生们,你们在全世界干尽了横行霸道的勾当,充分暴露了你们超级大国的丑恶面目。……老实告诉你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既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我们就要坚决同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们站在一起,同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你们想在联合国干坏事而不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对,那完全是痴心妄想。

——1972828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的1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


第一次误判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
第二次误判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
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
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
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此时外交的基本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阶段中国外交政策呈现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从美国角度分析导致其六次战略误判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美国第三次战略判断成为误判。
10 . 对于王安石变法,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的刘擎说:“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其观点认为变法
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B.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C.操之过急加重百姓负担D.动摇了北宋的统治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