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公,西周开国元勋,被封为辅相,不论军政大事还是疑难小事,周武王都找他商量。唐以前统治者多奉行“周孔之道”,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下面是学者对先秦两汉时期文献中周公形象的研究统计。

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道德典范形象506556435
辅国重臣形象4715812893
践阼称王形象306109
巫祝形象403146
圣人形象00102331

先秦两汉文献所见周公道德品质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20478
9513100
忠诚130696
勤劳161535
纳贤008148
仁德10016145
谦恭00373

——摘编自李佳庾《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围绕“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表为1957-1962年我国粮食生产、城镇人口增长的关系数据统计。据此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总人口
(万人)
人口增
长率
(%)
城镇
人口
(万人)
城镇人
口增长
率(%)
职工
人数
(万人)
职工人
数增长
率(%)
粮食
产量
(万吨)
粮食净
收购率(%)
粮食产
量增长
率(%)
人均粮
食产量
(公斤)
粮食进
口量
(万吨)
1957646532.3299498.3231014.171950517.41.19301.6916.68
1958659941.72107217.76519467.492000020.92.54303.0622.35
1959672071.021237115.3952751.561700028—15.00252.950.2
196066207—0.46130735.67596913.161435021.5—15.59216.746.63
1961658590.3812707—2.805171—13.371475017.52.79223.96580.97
1962672952.7011659—8.254321—16.441600016.18.47237.76492.3
A.国民经济调整是职工人数下降的主因B.国家工业化进程受到明显的限制
C.国民经济结构逐渐向合理化方向发展D.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发展同步进行
2024-02-10更新 | 18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为陕甘宁边区1939—1944年牲畜饲养数量统计。这些数据表明当时(        
年份牛(头)驴(头)羊(只)备注:1944年有骆驼11780头,骡马12万匹,未计入。
19391508921249351171366
19401932381250541723037
19412029141370011714205
19422096841699661873120
19432146831694041923163
19442230581808621954756
A.保障了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生活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
C.边区为持久抗战提供物质支持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人民日报》在不同时期对“抗美援朝”的报道量统计,数据变化反映了(     
   
A.国际形势的纷繁复杂B.中国政府的务实外交
C.集体记忆具有阶段性D.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2023-06-18更新 | 207次组卷 | 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为1992年和1997年全国私营企业部分数据的统计。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1992年、1997年私营企业的发展
年份雇工人数(万人)增长率注册资本额(亿元)增长率总产值(亿元)增长率
1992年201.526.1%22179.70%205.139.9%
1997年1 14514.4%5 14037.00%3 922.521.6%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国有企业改革初见成效
C.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D.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023-02-04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民调多为学校、民办报刊及社会团体举办。然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先后举办多次民意测验,通过各种方式动员、规范并指导民调,并将其纳入国民党“党化教育”范畴。19293月举办的“总理纪念周”民意测验,其部分题目及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题目选项统计党部分析的结论
你信仰三民主义吗?信仰75%前者已知三民主义已深入人心,筑成强固之基础;后者通知我国对于三民主义之宣传,尚未普遍的努力。此后关于主义之宣传与训练,更宜特别注意。
怀疑与观望25%
你觉得中国国民党好吗?60%可知本党虽已得多数民众之称许,但党的分子或行动上必尚有不满人意之处。凡我同志,自宜凛然戒惧,严守纪律,以聚民望。
认可,但亟需整改30%
不好10%

同年,北京大学在31周年校庆之际,组织了一次民意测验(回收总票数571票),数据显示“最适宜于中国的主义是什么主义”,回答三民主义的179票,占31.3%;“现在的思想家你最崇拜的是哪一个”,答案排列第一、二的是陈独秀和胡适;“(国民)革命军与军阀有没有区别”,回答“没有区别”的107人,认为革命军安民救国、军阀扰民亡国的148人。

——据杨勉、杨天宏《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民意调查》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上述民意调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表,北魏至唐代均田制实施期间奴婢、耕牛授田数据统计
时期奴婢耕牛
北魏人数不限,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30亩,限4牛
隋代限300~6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60亩,限4牛
唐代不受田不受田
表数据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的扩大B.封建经济的发展
C.农业人口的增加D.门阀士族的衰落
2024-03-0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表所示是明清时期广东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明清时期(     
区域明朝中期清朝中期
广东(全省)500万人800万人
广州100万人300万人
备注:广州100万人的统计是明末的数据。
A.广东封建经济繁荣发展B.广州成为全国最大城市
C.经济重心逐步移至岭南D.海禁政策遏止海外移民
2024-02-2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优质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10 . 如表所示为陕甘宁边区1939~1944年牲畜饲养数量统计。这些数据表明当时(     
年份牛(头)驴(头)羊(只)备注
193915089212493511713661944年有骆驼11780头,骡马12万匹,未计入
19401932381250541723037
19412029141370011714205
19422096841699661873120
19432146831694041923163
19442230581808621954756

A.根据地支持了中国持久抗战B.红军突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C.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已确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