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1924年《申报》刊登第一则女子征婚广告,到1929年数量达到32则;《大公报》在1927—1936年女子征婚广告有15则,占到总征婚广告数量的近25%。这一数据说明当时(     
A.婚恋市场中男性居于弱势地位B.婚姻观念呈现出自由平等气象
C.民众普遍接受了新式婚姻观念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2 . 下面为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变化图。图中两组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A.改革开放政策成效显著B.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
C.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D.农村农业人口的日趋减少
3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2)材料二中,639一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022-11-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2-20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观察《建国以来经济数据折线图(部分)》,其中AB段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了拨乱反正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实行了改革开放D.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2022-09-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18年计算机及通讯电子设备制造业占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比重从6.5%增长到18.4%,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从5.7%的占比增长到15.4%,机械设备制造业从5.19%增长到10.19%。2020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5.1%和33.7%。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等行业居全球第一。这些数据说明中国
A.已经成为了制造业强国B.中高端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
C.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D.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2022-05-20更新 | 597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22届高三决胜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表是1913-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数据,反映了
项目1913年1920年
工厂数689家1759家
资本总量3.3亿5亿
工人数27万55万
工业总产值总体增长了6倍

A.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B.民众生活彻底改变
C.小农经济已完全解体D.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2022-02-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1954年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截至1953年6月30日24时,全国总人口为601938035人。这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全国经济恢复制定具体目标B.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提供参考
C.为贯彻社会主义原则提供依据D.为选举人大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8 . 下表所示为1995~2005年外商在华投资情况(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官方网站)。表中数据可以佐证
年份外商在华投资合网外商项目外商华实际投资额(亿美元)
1995~1999年平均数23973557.12
200022317593.56
200126140496.72
200234171550,11
200341081561.40
200143664640.72
200544001724.06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吸纳了外商在华投资
B.外资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C.对外开放的深入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D.外商投资增长带动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2021-06-18更新 | 14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朝代统治年限节妇数烈女数节烈合计
隋唐326322961
两宋319152122274
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
A.宋代女性伦理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儒学信仰的重建强化了社会伦理观念
C.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与社会风气的开放D.隋唐统治者未受到儒家伦理纲常熏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初年,汉口只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滩。成化年间,因汉水改道,成为商贸枢纽而快速兴起。到鸦片战争之前汉口已发展成为长江中上游的产品集散中心。据学者水野吉统计,鸦片战争前,汉口的贸易总额达到白银1.3亿两,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贸易港。除商业外,汉口还拥有规模相当可观的手工制造业,形成了白布街、花布街等各具特色的专业街肆,涌现出叶开泰药店、汪玉霞茶食店等风格独特的名店名铺。借助于自明后期以来持续稳步发展的国内经济的全面货币化,以及商人与商业资本持续不断地涌入,一种日渐成熟的、自成体系的、服务于汉口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金融业已发展起来。

——摘编自范植清《鸦片战争前汉口镇商业资本的发展》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揭开了武汉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序幕。1863年俄商创办了顺丰砖茶厂,随后蒸汽机、发电机等各式机器相继出现在汉口的企业中。1861年清廷设立江汉关管理过境贸易,其管理方式几乎全盘引进西方关税规则,堪称汉口变为近代通商口岸的商业标志。……汉口开埠后,包括七家中国银行在内的各国银行蜂拥而入,取代了传统钱庄、票号,金融工具的更新极大地推动了汉口商务的发展。受租界的刺激与影响,汉口在公共设施、市政管理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近代城市的功能也日益完善。西方的文化娱乐和生活方式逐渐为武汉人所接受,出现了趋新崇洋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任放,杜七红,《传统市镇近代化刍论—以汉口为个案的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汉口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口市镇近代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4-05-1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